一句台词一个人物
演绎可感可叹的悲喜人生
一爿茶馆一个社会
映射沧桑变幻的炎凉世态
——曹禺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将其语言功力发挥到极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真相与文学高度。
《茶馆》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书中包含《茶馆》和《龙须沟》两本老舍经典代表作。
老舍(1899-1966)
小说家、剧作家。
1899 年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
1918 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校长;
1924 年赴英,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30 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
1937 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
1966 年8 月24 日午夜,自沉太平湖。
代表作
《骆驼祥子》(1936)
《四世同堂》(1944-1948)
《茶馆》(1957)
《正红旗下》(1962)
一直以来,我都对共和国文学避之不及,老舍的《茶馆》自然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多少次过其门而刻意不入。若不是于是之等北京人艺的老一辈艺术家出神入化的表演诠释使之成为话剧经典,《茶馆》恐怕早就淹没在共和国文学连篇累牍的文字垃圾中了。我之所以看《茶馆》其实也是...
评分 评分已经忘记了第几次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了,但是每一次都是既有相同的感动,却又有不同的感受。 《茶馆》只是三幕剧,但是时间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书中人物并不多,却囊括了当时世道上至皇帝太监下至流氓特务的三教九流,这些事情只发生在一间茶馆中,可是我们却能从中看到当...
评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多相似的故事,万古如斯,人间有昨天的一切。
评分五颗星给《茶馆》~《龙须沟》四星 如果能预见太平湖,想问还会不会有龙须沟?
评分五颗星给《茶馆》~《龙须沟》四星 如果能预见太平湖,想问还会不会有龙须沟?
评分喜欢这个封面,买了kindle版,读了《茶馆》,不想读《龙须沟》了,因为读了茶馆的附录之后,忍不住用说快板的方式读起来《龙须沟》~
评分四星半 《茶馆》仅用三幕,社会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嘈嘈切切却杂而不乱,都是碎语闲言却不可易一字。空间囿于小小的裕泰,演出的却是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怆。前两幕还嫌稍有琐碎,但到了第三幕所有的窸窸窣窣涓涓细流汇成哐哐碴碴的一场大戏。三个老伙计在茶馆里抛着捡来的纸钱,为自己祭奠,为国族招魂。可堪与所有伟大的戏剧场景相提并论,真正的“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龙须沟》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但语言鲜活仍殊为可贵。不知数年后站在太平湖旁的老舍又怎样回忆当年的龙须沟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