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裡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
我們出生在山河破碎的時代裡,你們讓我們從滿目荒涼中站起來,志氣滿懷走出去。現在你們步履蹣跚、不言不語了——我們,可以給你們什麼呢?
——龍應台
禁語行禪時龍應台瞬間決定:放下一切,回鄉陪伴失智的母親,開始寫信。
十九封信,是對生命信念的親身實踐,是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是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
個人情感烙在時代的大河圖像上,既是微觀的熾熱,又是巨觀的冷靜。
這是一本跨代凝視的親密讀本。
龙应台
台湾乡下的自来水厂里出生,渔村农村长大。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任教于香港九年。两度进入政府,担任公职。
是一支独立的笔——可以烧灼如野火,狂放如江海,也可以温润如目送。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一日辞官,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二〇一五年九月担任香港大学“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至今。
二〇一七年八月移居屏东潮州镇,照顾母亲,开始乡居写作。
和老妈出去玩?简直不敢想,不知道有个词叫做代沟吗? 在看龙应台的新书《天长地久》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电影散场 看电影算是我唯一愿意陪老妈做的事情。 不愿意一起逛街,因为她走得太慢了。 不愿意一起旅游,因为她只会给我拍路人照。 不愿意一起吃饭、吃下午茶、喝咖...
评分原刊於《亞洲週刊》2018年5月13日 第32卷 18期 人生裏有很多事情,就是不能蹉跎。二零一七年八月,時年六十五歲的台灣作家龍應台放下一切回鄉陪伴失智的母親美君,開始寫信,並於二零一八年四月出版新書《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時光帶走一切,還有什麼是天長地久的呢?四...
评分“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中用天长地久来形容时间悠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也形容永远不变。我们在祝福新人时总是离不开这四个字,它代表了最深切甜蜜的祝愿。 前几日阅读完来自龙应台的新书《天长地久》,给了我更多的体...
评分龙应台真的很智慧,同时她还是女性的视角。看这本书,我明白她都在讲她对妈妈的遗憾,她对死亡的感受和看法。我好多次想哭,她知道我们做儿女的痛点在哪里,常常一个场景的描述,一句话就让我特别难受。还好,我爸妈还健在,感恩。 她六十多岁了,但还是朴素大气的少年气,只是...
读到老伯没有跟父亲和解的故事,跟他相比,乌曼的父亲早逝,母亲和外婆都是温柔之人。那天晚上正好适合看火星和月全食,想起乌曼编的那本“Letter to my Grandchild”里Leonard Cohen写的我看到那月亮very bright and round and full and made me very happy, 他日你能看到它,也能像我这般快乐。人生天地间,所见所感都是我。
评分她説: “生命就是時間,生命的意義就是你在什麼階段把時間花在什麼人跟什麼事身上”
评分从2017年香港书展上,带回了《倾听》;2018年,朋友从书展上带回《天长地久》。错过了现场的见面,没有错过字里的相逢。「人生三书」之后,再次凝视亲情、生命这个主题,19封信,是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也是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告别是常态,相聚有定额,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对于真正重要的人,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比起之前读过的其他作品,这一本的气质是一种平淡的温情,并没有给我多大的触动,却在不知不觉中探讨了衰老与陪伴、生死与尊严、代际冲突与和解等话题,她依然擅长从生活的细节处着眼,引出宏观的思考和观照。“在大历史的隙缝中找到个人史,好像在一堵古城墙的砖缝里头找到活生生的野菊花。”这本书里有野菊花的香味,也有时间之流的潮声。愿尽其所能地去觉知生命的本质,不蹉跎地走过。
评分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一柄探测针,无须多言,仅需寥寥几笔,就探到了你的痛处、敏感处。
评分我們怎麼迎接,怎麼告別?我們何時擁抱,何時鬆手?我們何時怒,何時愛?何時堅定拒絕,何時低頭承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