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朐人,1956年生於高雄鳳山。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出身文學家族,高一即開始寫作,曾主編《三三集刊》、《三三雜誌》,並任三三書坊發行人,現專事寫作。
1982年,朱天文因為在報刊發表小說〈小畢的故事〉而與陳坤厚、侯孝賢結識,從此與台灣「新電影」導演、編劇、影評人往來頻繁,多方參與新電影的發展。自1983年與侯孝賢合作《風櫃來的人》之後,成為長期的合作夥伴,期間不斷出版和新電影導演所合作的電影劇本及原著小說,與電影各自成為獨立的作品。
曾獲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第三名、中國時報第五屆時報文學獎甄選短篇小說優等獎,1994年並以《荒人手記》獲得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著有小說集《喬太守新記》、《傳說》、《小畢的故事》、《最想念的季節》、《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朱天文電影小說選》、《花憶前身》,散文集《淡江記》、《三姐妹》、《下午茶話題》,電影劇本《戀戀風塵》、《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千禧曼波》、《珈琲時光》、《最好的時光》、《紅氣球的旅行》等。
第三卷《炎夏之都》(短篇小说集;1982-1987年)
【上卷】画眉记/伊甸不再/安安的假期/最蓝的蓝/风柜来的人/最想念的季节/这一天/荷叶·莲花·藕
【下卷】叙前尘/外婆家的暑假/童年往事/柯那一班/桃树人家有事/炎夏之都/世梦
“我心里每有一种就此不写了的冲动,因为再怎么写也写不过生活的本身。作者的一通篇文章往往还不如平常人的一句平常话。那些广大在生活著的人们‘不写的’大众总是令我非常惭愧。因为人才是最大的奇迹和主题。”─—朱天文
《炎夏之都》收录十六篇写于一九八○年代的短篇小说,早年分为《最想念的季节》及《炎夏之都》二册出版。
这段时期朱天文密集参与台湾新电影的剧本创作,因此《炎夏之都》多篇小说原为电影构思而写。例《安安的假期》、《风柜来的人》、《最想念的季节》是电影故事大纲,《童年往事》则是电影与小说一起创作。《叙前尘》、《外婆家的暑假》则以小说笔法,描写父母私奔、母亲娘家等家族故事。
朱天文笔下的“炎夏之都”指的是她生活的台北,而在这个炎炎夏季,我们见到了朱天文,却是在燕蓟之都,同样闷热难耐,虽然,不免要干燥一些。 国家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密密匝匝直排到楼梯上的听众,为着一场台湾作家朱天文的文学讲座。在我们的视线里,扎着辫子的女作家静...
评分不应该在20岁的年纪看写30岁之后的书。真的是不应该。 然而我还是被朱天文的文字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朴素的华丽,每一篇都是。精心的布置浓艳的修饰,然而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平凡,深藏不露。所以,我说她是有大师风范的。 生活在她笔下显得如此真实,根植于大地。没有美好,也没...
评分妹妹见过了朱天文,说: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是多么坦然和自足的一件事情。而这个过程绝不简单。就像朱天文说的,像读汉赋,刚开始只是觉得那样的重复毫无意义和美感,读多了,读完了,读上其它的了,才感知到那份重复的意义。 妹妹见过了朱天文,说:一个...
评分妹妹见过了朱天文,说: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是多么坦然和自足的一件事情。而这个过程绝不简单。就像朱天文说的,像读汉赋,刚开始只是觉得那样的重复毫无意义和美感,读多了,读完了,读上其它的了,才感知到那份重复的意义。 妹妹见过了朱天文,说:一个...
评分...... 年轻的时候,只晓得去爱。 常常说戏当中,甄梨看着众人面前的乔樵,忽然会觉认生,台词要念不下去了,乔樵只顾导戏的专注和严厉,停下来奇怪的看着她,她就继续念下去,心想跟乔樵的一切都完了。 录影完,两人一起去吃夜市,乔樵问累不累,她摇摇头,乔樵为她叫一碗...
仅靠那篇童年往事也值得给这本书5星。
评分仅靠那篇童年往事也值得给这本书5星。
评分又重温了一遍天文小姐年轻时候的经典,还是喜欢《炎夏之都》的那份苍老
评分很喜歡 litchi在我這的最後一夜,還逼她看來的
评分也許正是佩服朱天文的這股淡淡,看起來總是稀松平常的片段,緩緩地像是並沒有說什麽,卻好像什麼都說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