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闲思录》系钱穆先生探讨中西文化比较之著作。先生自言,“历史限于事实,可以转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则寓有价值观,必双方比较,乃知得失”。《湖上闲思录》就人文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情与欲、理与气等项进行比较,抉隐发微,不尚空论,为治中国文化者所必当研读。
《湖上闲思录》为作者(钱穆)1948年徜徉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湖上闲思录》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沉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东方人(中国人),农耕细作的,全要仰仗老天爷。你可以斗山斗水,但是一阵风,一阵雨的就能让你的作物全部化为灰烬。所以,老天爷是斗不了的。故而,要讲天人合一,大家和和气气的,一切都好说。 西方人,虽然目前多是日耳曼蛮族的后裔,与古希腊人还真不是一回事。但是做买卖...
评分作者写书时,由胃病新愈,体况不佳时,倘佯湖山胜处,有所感悟而作,本人近日患头疾,唯睡起未久可读书一二时,其余时刻头疼欲裂,坐卧不宁,虽不能写,但总算是有空,把这本湖上闲思录看完了。 钱穆此书,六十多年前,成于其代表作之一国史大纲完以后几年间,在抗日国难期间...
评分老先生说的东西,有些很有见地,有些则很可笑。大凡涉及西方、涉及科学,老先生往往理解不深,比较也就只能浮于印象而失之泛泛了。如第四篇“理与气”中说,生命要有视之用,故创出目,要有听之用,故创出耳,都是从生命意志中演化出来的。这种问题,在现在,但凡是受过中等以...
评分 评分人生不是无限的,人类开化以来,认识了死亡以来,就能这么认识了。生死或许可以轮回,但是作为自己,一生就是有限的。 儒家讲究现世,把人生的终究目标定在现世;道家追求成仙,将有限的人生无限化,但是终极目标还是现世。用现世成就人生。 佛家和基督教则是劝人放弃现世而寄...
闲思闲读,哲学入门
评分…时时徜徉湖山胜处,或晨出晚归,或半日在外。即暂或间隙,亦常徘徊田塍鱼塘之间。尽抛书册,惟求亲接自然,俯仰逍遥以自遣。心胸积滞,逐一涤荡,空所存抱,乃时有闲思遐想,如游丝轻漾,微叶偶飘,来入庭际,亦足赏玩。乃于夜灯坐对,随笔抒写,初不自意遂成卷帙… 要好好学学钱老爷子这心境了,近年读的看的太多,缺少“尽抛书册,惟求亲接自然,俯仰逍遥以自遣。”这样的时间
评分闲思闲读,哲学入门
评分繁体竖版已阅,简版补标。
评分中国人并不肯无限向前,因亦不勇于舍弃,不乐于追寻,徒欲于现实人生中得一种当下现前之圆满具足,则中国人该当自有中国人的道途与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