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想家

诗想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贵州教育出版社
作者:错河
出品人:
页数:3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6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561154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诗歌救赎与启蒙
  • 诗论
  • 艺术哲学
  • 北大诗人
  • 错河自传
  • 艺术社会学
  • 错河
  • 经典之作
  • 诗歌
  • 现代诗
  • 情感
  • 生活
  • 思考
  • 文学
  • 原创
  • 治愈
  • 青年
  • 内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诗想家:北大的诗歌救赎与启蒙》,由前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先生、社科院现代文学研究所程凯研究员等作序。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大部分为错河的诗论,包括诗歌的创作理论,诗歌本体论及艺术哲学观,艺术社会学三大部分;一大部分为作者错河的自传,讲述错河从事诗歌创作过程中,自己不断突破,寻找创作方向和突破的过程。

错河在二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磨难重重,但他没有沉沦,反而因为诗歌,将自己一次次打捞出生活的泥潭,借助诗歌的提升,一次次抓住文字的缆绳,攀爬出深渊。最终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

而他没有就此悲春伤秋,来自怨自艾,反而始终心怀拯救语言,为语言奠基的理想,不断把思想的活力通过诗歌注入到文化中来,始终期待做一个引领者,来实现诗歌的启蒙。

错河通过解读诗歌创作过程,因此提出“工具与终点”的问题,主张诗歌的方向应该是构建完整的语境世界。并且提出了“角色替代效应”理论,论证语境世界的建立方式。同时分类讲述了意象、叙事等诗歌手法的重要性。

错河通过《诗想家》揭示了诗性本身,就是一种通过对世界的不断重新创造和整合,不断构建语境世界,以实现对自由、自在、自主,唯美的人的存在的确认。也就是诗性是一张神性。

此外,错河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社会学框架,把艺术分为自足和非自足艺术,提出了灌溉效应、秃头效应、双椅效应等社会学模式,来解释诗歌的消费价值规律。

这部《诗想家》,不仅记叙自己对自己的诗歌救赎,而且力图理性的引导他人通过诗歌获得启蒙和拯救。自传与理论互相穿插,互相参照。

正如程凯先生所说:这不仅是一部诗论,更是一部生命史和精神史。

作者简介

错河:本名王晓东,姓王名朝字晓东。号错河布衣,笔名错河。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93级,诗人。生于1974年3月28日,出生地山西长治,北京平谷人。因家乡平谷有条河流过门前,自东向西,而名错河;又因错河读音通“错何”,反读“何错”,错在何处,何错只有?都是对于自我以及命运的质问,故以此为笔名。著有诗集《对岸》(北京大学出版社),诗集《冲积》(北京大学出版社),诗集《凌汛》(北京出版社),诗集《涤荡》(贵州教育出版社),史诗作品《三联星》(贵州教育出版社)及纪传体诗论《诗想家》(贵州教育出版社)。力图通过文言诗与新诗并行创作的方式,延续诗歌传统,弥合百年以来的文化断层,并奠定现代文的艺术价值体系的基础。

目录信息

吴 序 / 1
通过诗歌的自我拯救与普遍解放 / 4
与错河一起把诗当成底色 / 28
自序:让我们因为诗歌同行 / 34
引 言 / 1
第一部分 记叙:北门的『掉楼者』 / 3
一、精神病院的第一次履历 / 4
二、崩塌 / 23
三、复活 / 30
四、无问无真理 / 39
目 录
自 传
2
诗想家
第二部分 笔记:语境世界的自我破解 / 43
一、语境(world in language) / 44
二、语境形成机制 / 50
三、鸡蛋与羊羔 / 59
四、答案 / 61
五、追问 / 63
第三部分 记叙:从007 到250 的两种语境转换 / 65
一、007的语境 / 66
二、250的江湖水深 / 81
三、真正的求婚 / 98
第四部分 笔记:穿越诗歌丛林的地图 / 101
一、省略、跳跃、节奏 / 103
二、诗歌的角色意识 / 109
三、诗歌的线索 / 123
四、深陷丛林 / 131
诗 论诗 论自 传
3
目 录
第五部分 记叙:爱情三段论 / 133
一、深圳恋情 / 134
二、颠沛流离 / 147
三、婚礼与葬礼 / 153
第六部分 笔记:牛顿的苹果,我的意象 / 157
一、意象和叙事:触及本质的顿悟 / 159
二、韵体 / 180
三、余音余韵 / 189
四、诗眼与语境 / 193
五、诗歌的理性控制力 / 198
六、文言文写作与现代文写作的对比 / 201
七、诗歌可以缔造自己的语境世界 / 210
八、工具还是终点 / 212
九、灵感的纵深 / 215 诗



4
诗想家
第七部分 记叙:破产重整 / 217
一、死灰复燃 / 219
二、闪婚闪离 / 222
三、上天的回答 / 225
四、小说到诗歌的转化 / 227
五、同病相怜 / 229
六、第二次创业 / 231
七、豁然开朗 / 233
八、酝酿十四年的求婚 / 235
九、云游江南 / 236
十、隐居 / 238
十一、用诗歌纪念爱情 / 240
自 传
5
目 录
第八部分 笔记:灵感的放牧人 / 243
一、对艺术的哲学追问 / 245
二、对诗歌的追问 / 255
三、灵感、灵性、风范的关系 / 263
四、灵感和主题哪一个更重要 / 276
五、诗性即神性 / 278
六、思想与诗性的会师 / 283
结语: / 288
第九部分 记叙:精神院里的诗人 / 289
一、主动住院 / 290
二、驾轻就熟 / 292
三、陷阱 / 294
四、鬼门关前 / 296
五、毕业十年 / 299
六、地狱深渊 / 300
七、出逃的苦行 / 303
八、云开雾散 / 306
九、终结者 / 308
自 传诗 论
6
诗想家
第十部分 笔记:自足者的艺术社会学 / 311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消费 / 314
二、自足的艺术和非自足的艺术 / 315
三、诗歌创作的良性循环 / 317
四、产品与作品 / 319
五、艺术价值实现的规律性 / 321
六、艺术创作的纸鹤效应 / 322
七、灌溉效应 / 323
八、十字路口效应 / 324
九、“退化论”效应 / 325
十、秃头效应 / 326
十一、双椅效应 / 327
十二、最后的反思 / 328
十三、重申意象的作用 / 329
十四、回答 / 330
诗 论
7
目 录第
十一部分诗想家/333
一、职场决断 / 335
二、非诚勿扰 / 337
三、对岸 / 341
四、童话式的转折 / 345
五、诗人与自杀 / 351
六、重心吸引力 / 359
七、宇宙童话 / 360
八、再见北门 / 361
九、诗想者的不治而愈 / 363
跋:诗性的总结 / 368
后 记 / 37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13年,是我们这一级北大入学20周年纪念。我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没有颜面参加同学的聚会,现在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之一。虽然经济上仍然捉襟见肘,但是,我用一首一首的作品,证明了我在毕业后,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有了足够的尊严。”2015年,...  

评分

评分

花了很长时间,反复阅读了两遍,一点一点地琢磨。问了自己很多问题,大概是与师兄比较熟悉的关系,每逢问题时,还可以展开讨论,相互佐证,思想的交流十分顺畅而快活。 这是一本可以在深夜之中给我启发的书,像黑夜中的星星,为愿意思考的人闪亮。 具体内容大家都可以自行翻阅...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1、哪有那么多天才,都是自己封的,或者盲目的崇拜,错河没他想象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坏。2、情感的跌宕,的人性的自私造成。3、最不喜欢诗论部分,几个序者均告诫不要当成诗歌方法论,他们的劝解是有预兆的。4、诗论陷于传统,以及太低的现代思绪,错河的诗歌方法论客观完全没新意,且落后30年。5、可作为中学诗歌爱好者的指南,但到一定程度必须遗弃。6、度娘一下,错河的是实在一般,没有独立及反叛的精神。7、诗歌的表达,太过单一、无劲。8、自封为启蒙者,我没看到野心,只看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狂妄和中气不足。9、公众理性来作为诗歌的发展方向,错河难道要把自己标榜成现代主义的敌人,那你何必写诗,不如入仕。10、逻辑作为诗歌写作方法,那真是完蛋。11自我认同感太强。但错河很坦诚,这点我真心佩服。

评分

作為一個詩人,錯河的生命與文字和詩歌是一體的存在,須臾不分。在這部被其稱作一生唯一的詩論中,亦是如此。錯河解析審美了自己的詩,是為詩論;剖析解讀了自己的人生,是為自傳。衷心希望《詩想家》不是唯一,因為錯河的詩還會更加精彩,人生必會更加輝煌!

评分

一条太深刻的诗歌自我救赎之路。艺术哲学部分极其精辟,艺术社会学部分也亮点太多。而诗歌创作理论不浮夸,都是亲身实践的产物,加之作者纪实又极具冲击力,把探索过程写得非常诚恳,没有花哨的自我表演,非常赞。这是一部好书,用在对诗歌初学者的启蒙上,富富有余,甚至那些不找边际的诗歌成熟作者,都应该好好看看。

评分

错河的诗歌理论,在他的诗歌里我早有感悟……只是自己学识浅薄,需不断努力才有突破……这么多年来,看过一些同类书籍,唯有这本书是最让我激动不已的,迫不及待想读完,然后用最虔诚和尊重的态度总结出自己的收获。我想,这部书,一定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普世价值!

评分

错河的《诗想家》写的他真实的自己,写诗歌是他的爱好、理想。错河是个乐善好施、品格高尚的人,生来就是纯粹诗人的性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