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關於真正的颱灣,你又瞭解多少?
這是我常常問大陸朋友的問題。
我明白,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說,颱灣往往隻是一個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數人並不清楚,颱灣自1977年以後的30多年間究競發生瞭什麼?颱灣普通民眾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其實,颱灣那30年間的社會巨變,絕不亞於改革開放之後的大陸。
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颱灣局勢驟然微妙;蔣經國於20世紀70年代末力排眾議,強力發動颱灣社會變革,直接推動瞭颱灣的經濟騰飛;接下來的幾十年,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場,颱灣社會風起雲湧,每一個最普通的颱灣人,都捲入其中,日常生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那30多年的社會巨變,也給我和我的傢人,留下瞭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歡笑與淚水。
本書從我齣生的1977年寫起,以一個颱灣平民的視角,嚮您細述30多年間颱灣社會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與您分享那30年颱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讀完本書,您多半會感嘆一聲:這些年,原來大傢都不容易!
關於廖信忠——
1977年,齣生於被趕齣聯閤國後“風雨飄搖”的颱灣;
1984年,李登輝當選“副總統”,廖信忠上小學;
1989年,蔣經國逝世的第二年鞦天,廖信忠升入國中;
1993年,組建“新黨”,廖信忠進入淡江高中讀書;
1998年,馬英九和陳水扁競選颱北市長,廖信忠參加成功嶺大專集訓;
2008年,颱灣大選馬英九獲勝,而陳水扁隨後鋃鐺入獄,廖信忠也在上海開啓瞭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以來,繼續為兩岸間的互相理解做工作。
标题引用张雨生《心底的中国》歌词。与要写的内容无关 我也是看过此书之后,从作者的介绍当中知道这首歌。 记得前两年的时后经朋友介绍,读到《我们台湾这些年》的第一部。 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大体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台湾的发展。第二部换了一种不同的编排方式,以不同主题分...
評分《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本类似于编年体的书,从作者诞生的1977年开始,一年一年的写下去,一直写到2009年。记录了30多年来台湾的沧桑巨变,当时却是有轰动,我记得我当时是买过这本书的,但是还没有读完就不知道被谁借走,下落不明,所以很多内容记得都不真切了。 转眼5年过去...
評分《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本类似于编年体的书,从作者诞生的1977年开始,一年一年的写下去,一直写到2009年。记录了30多年来台湾的沧桑巨变,当时却是有轰动,我记得我当时是买过这本书的,但是还没有读完就不知道被谁借走,下落不明,所以很多内容记得都不真切了。 转眼5年过去...
評分《我们台湾这些年》2007年开始在天涯连载并一炮而红,据追过贴的人透露它几乎是当年天涯最火的帖子。一开始可能只是作者一时兴起的不吐不快,写起来非常随性,个人记忆在其中的比例很大;读者读起来也如窥异人八卦,很是轻松。即使是后来结集出版的同名书籍,也保留了原汁原味...
評分从小我都对台湾充满着好奇,除却历史课本里的介绍,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小学时,家族完善修葺族谱,出资人是家族里的在台湾的族人,49年跟着国民党到了台湾,两岸互通后,就回来寻根问祖,族谱修好后,所有男性后人均有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二是初中时期,...
很好讀,到底是同根同源,好多荒謬的事情,理解接受起來毫無障礙,不過內容還是偏少瞭點
评分有許多部分是上一本的一些粗略提過的內容的補充,談笑間讓人不由感慨,曆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另外還要再說一遍,豆瓣上的廖作纔最可愛!
评分走過的路都太像,就是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跟上瞭
评分雖隔兩岸,但也在沿著類似的軌跡前行。
评分是1的補充,感覺很想寫一本類似的書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