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狐步舞》是 “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收录著名作家穆时英小说代表作七篇。
穆时英的作品《上海的狐步舞》《被当做消遣品的男子》《五月》及《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描绘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明昙花一现、畸形发展时的社会生活;《公墓》描写的是大上海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而《南北极》《生活在海上的人们》表现的却是下层百姓的 “草莽”生活,揭示了社会上贫富对立的不平等现象,艺术表现手法悖反都市文学的高雅,充满了下层人民强悍、粗犷的生活语言,曾被誉为"普罗文学之白眉"。
在《上海的狐步舞》中,穆时英把他的眼光聚集“ 十里洋场”的夜总会、咖啡馆、酒吧、电影院、跑马厅等娱乐场所,追踪狐步舞、爵士乐、模特儿、霓虹灯的节奏,捕捉都市人敏感、纤细、复杂的心理感觉。他以圆熟的蒙太奇、意识流、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表现手法,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的纸醉金迷生活。
穆时英(1912 -1940年),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笔名伐扬、匿名子等。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1930年发表小说《咱们的世界》《黑旋风》;1932年出版小说集《南北极》; 1933年出版小说集《公墓》,后又出版《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1933年前后参加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香港,1939年回沪,主办《中华日报》副刊《文艺周刊》和《华风》并主编《国民新闻》。
大学的时候在小小的租书店找到这本书。不起眼的封皮,里面确是让人惊叹的故事。内容不稀奇,精彩之处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到现在都难以忘记。
评分◆新鲜的语言体验 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的确,在翻开《上海的狐步舞》这本书的第一篇的开头“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就让我有一种新奇的语言体验。 进入穆时英的小说世界,就进入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繁华的十里洋场——上海。耳畔不时响起“夜上海,夜...
评分我也算是把这群流氓打过一个通关了,从穆时英到施蛰存到刘呐欧,从叶灵凤到邵洵美到穆时英——30年代最流氓的几个人,就算不能说每个人的每部作品我都染指过,至少也读了七八。 七八之后,还是喜欢穆时英。 施蛰存,这四马路的老夫子耍起流氓来可真是要命,命硬的...
评分封面女孩很美…… 文字是好的,有那个时期的作品的特点,和郁达夫、丁玲类似,都是夹杂了不少外文——别有风致。而感情也是真的。虽然不免有琐屑之嫌。 但是插图的评论有的就不太相配了,是个男子写的么?有的不免大煞风景
评分◆新鲜的语言体验 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的确,在翻开《上海的狐步舞》这本书的第一篇的开头“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就让我有一种新奇的语言体验。 进入穆时英的小说世界,就进入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繁华的十里洋场——上海。耳畔不时响起“夜上海,夜...
实在是不喜欢新感觉派...可以说没有人物,没有情节,没有感情,只有概念、图式、喧闹、蒙太奇、不明就里。如果海派的主张就是传递出一种霓虹般的光影(包括声音)效果,那他们的作品倒是真真实实做到了。《狐步舞》这个小故事,没有给一分的原因是,它的描绘倒真有点像现下的上海——八九十年过去了,物质主义和欲望主义的变动还真是小啊!
评分小穆好超前哦!
评分只在图书馆读了后三篇,前面的在别的集子里借走再看。 《五个人》和《狐步舞》真是棒,一瞬间置身于上海的街头和歌舞厅。 《海上的人》,emmm,脸谱化严重,穆时英还是都市最好。。。
评分非常好看,感觉像在看摩登时髦的电影一般,语言有青春气息,有点自然流露的幽默,有些诗意。好洋气呀。
评分蒙太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