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感情,来得很平淡,却也刻骨绵长。
他和她,从一封求教信开始,慢慢萌发情愫。不在身边的日子,彼此的思念越加强烈。
他在别人的眼中,是战士,是导师,是文豪;她在别人的眼中,是少女,是学生,是进步分子……
但在彼此的眼中,他是她的小白象,她是他的小刺猬……
他们谈时事、谈生活、谈理想,谈得都是与情无关的事,却又事事关情。
他说:“我可以爱!”她说:“我不寂寞。”
他是鲁迅,她是许广平。这是他们的书信,也是一个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故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
许广平(1898—1968)
笔名景宋,鲁迅的第二任妻子。1933年4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
名人的爱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总是充满着好奇,我们总觉得他们的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的,应该充满着各种传奇色彩的,可是当细细的品读着鲁迅跟许广平的一封一封信件,才发现原来平常到不能再平常,里面的鸡毛蒜皮,里面的互相思念何尝不像是在读着自己的青葱岁月。 以前车马很慢,...
评分学生时代看鲁迅,基本都是语文课文,关于他的文学常识倒背如流。 参加工作以后,重读鲁迅,发现其前所未有的深刻,对人生和人性又多一层理解。 鲁迅的书,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现实生活中,鲁迅和许广平从志同道合,再到情投意合,堪称殿堂级师生恋楷模。 《两地书》,一部鲁迅...
评分 评分鲁迅先生在人们眼中,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的脊梁。虽然他自己说“俯首甘为孺子牛”,但不掩其铁骨铮铮,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正是最好的写照。 我对于鲁迅先生,一直谈不上喜爱,只是尊敬罢了,自然就“远之”。究其原因,我一直认为鲁迅地位太高,太远了些,人们对于神像,是很难...
评分《两地书》的起源,是许广平“冒昧”地向鲁迅请教一些问题,以试图解答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迷茫。 但是,在迷茫的时代,不仅是许广平迷茫,便是人生导师鲁迅,本身也是迷茫的。他每每与人笔战,每每警醒世人,而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很坦诚地承认: “苦痛是总与人生联带的...
只有我看着很生气吗…?一个撩得明显,一个应得含蓄,不过是在传统社会的背景下,加上名气过盛,才奉为情书罢了。
评分原来看鲁迅全集时好像只看到了鲁迅的部分,这次读了个完整版。感觉许广平还是比较主动的,撩起来一点不含糊,但思维水平上还是差一些,鲁迅的回信,每一封质量都很高,但许似乎并没有全部理解。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许才当时基本属于一个女愤青的状态,对现状各种不满,各种抱怨,并认为敬爱的鲁老师就是愤青的头子,人生的导师。其实鲁迅自己也是很反感当导师的,而且他身上那苦涩的一面,以许当时的智识与阅历来说,也确实不容易理解看透。想起《伤逝》来,其实五四青年的恋爱路子,包括这一对,基本也就是如此了。唯一的好处是鲁迅比涓生更有责任心也更有经济实力,而许广平也甘愿为其管家养孩子,但所谓灵魂的伴侣,那种理想的基于智识,性情与能力的相当而彼此吸引从而形成稳定交流的男女关系,大概本来就是没有的吧。
评分滔滔不绝很容易,缄口不言也很容易,可这“慢下来的世界”究竟指什么呢?前好些日子我大约感受到了这“慢下来的世界”,那时它是若即若离的、暧昧的......
评分写的真棒,写的是两个人的事,却是一个时代的事。
评分书信读起来原来是这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