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传世之作,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小说。
被译为至少65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改编电影层出不穷:小说自1949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数十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 百佳英文小说、《时代》周刊评选的自1923年以来的百佳英文小说:在2005年,本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2005年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并在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排名第13位。
----------------------------------------------------------------------------------------------------------------------------------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20世纪独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该书自1949年首次出版至今,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上映,被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以来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即1984年的大洋国,主人公温斯顿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里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摆脱种种枷锁,却未料到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展现了一个泯灭人性的未来世界,警醒世人不要落入这样的悲剧中。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作家、社会评论家。奥威尔的一生虽短暂,但充满波澜。他在青年时期曾长达四年生活在英国的底层社会,也正是这段经历练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奥威尔的笔下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性词藻,他力求用清晰、准确的词汇,向普通大众传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与思考。他的代表作品有《一九八四》《动物庄园》。
译者晏天,原名朱敏,兼职译者,译作《1984》。
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再看了一遍《一九八四》。是在对自己提醒。每一天过去,困囿在自己的小情绪里,其中有多少关乎这个世界的命运呢。没有。每一天过去,偶尔升起的失落感幸福感那么隆重,沉沦其中,似乎就可以称之为生命的全部了。欢喜,悲伤,其实真的有多少关乎人类的命运关于未来的人类呢。没...
评分《1984》中有一个很小的细节,读到的时候我惊了一跳。 大洋国的外围党员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在电幕的监视下做一套体操。其中有一节“指尖碰脚趾”的动作,是温斯顿最痛恨的。每次一做这个动作,他都会“从脚踵到屁股感到一阵剧痛,最后常常又引起咳嗽的发作。”他原本正陷于...
评分 评分——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作为一部反极权主义的小说,《一九八四》以一个虚拟的大洋国为背景,将笔触对准了大洋国令人窒息的政治生活。有人说,小说是以斯大林的苏俄时代为摹本,我倒是认为,它是把历史上所有极权国家的特征都集中在一起了。 统治大洋国的是一个名为“老大...
如果说《人间失格》诉说是一个人的孤独和迷茫,那么《一九八四》则表达的是一群人的麻木和无助。在大时代背景下,思想的统一说到底是谁的狂欢,又是谁的落寞呢?
评分以故鉴今,感觉语言越来越成为现实。。。
评分就好像在照哈哈镜,可能夸张,可能扭曲,但变的是皮肉,骨是不会变的,问题只在于,这面哈哈镜什么时候变成真正的镜子
评分就好像在照哈哈镜,可能夸张,可能扭曲,但变的是皮肉,骨是不会变的,问题只在于,这面哈哈镜什么时候变成真正的镜子
评分不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