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的空袭,大火后的绝处逢生,外星人的探访,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
四度空间里,五号屠场中的幸存者毕利,透视了生命与死亡,在平行时空里扮演命运的预言者。
所有骇人的屠杀和人世的无常:大轰炸,战俘时期,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都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来诠释,以黑色幽默反击天地的不仁。
《五号屠场》因一场战争而起,却终止了另一场战争:美国退出越战。冯内古特撼动了60、70世代的美国年轻人,点燃了新世代的观念之火,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大轰炸时,冯内古特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在“五号屠场”地下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二次大战的亲身经验,衍生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
冯内古特运用科幻小说的技巧,让毕利在德累斯顿一场因空袭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后,之后展开了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在《五号屠场》里,无论战场上或时空旅行中,冯内古特描述许多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所采取的方式皆是冷静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层,人类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任凭自己的心灵自由飘荡,八方驰骋。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
20 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黑色幽默文学作家。
冯内古特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1940年考取康奈尔大学,主修化学。1944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主张反战的他志愿参军,远赴欧洲战场。1945年遭德军俘虏,被囚禁在德累斯顿战俘营。冯内古特的文学创作,不少灵感正是来自在战俘营的经历。
战后冯内古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教。他从1950年代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60年代起开始出版长篇作品。代表作品:《五号屠场》《冠军早餐》《猫的摇篮》《囚鸟》等。
他的作品以喜剧形式表现道德层面悲剧的内容,情节广博至极、构思精妙至极、文脉复杂至极,擅长以笑声讽喻社会现实,应对灾难和绝望。荒谬、吊诡或怪诞等黑色幽默元素的表象下,是一颗关爱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德善之心,他借时政热点、当代关切,别开生面巧做文章,抓住了自己身处时代的情绪,并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
晚年的冯内古特在曼哈顿和纽约长岛的田园里颐养天年。2007年4月11日,于曼哈顿因病逝世。
现在是几号屠场?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用荒诞的手法表达了战争对人的荼毒,战争就是屠 场。 那么,现在是几号屠场?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特别是时间转换,迷死我了。 比如,“毕利凭着对未来的回忆”,这句话多好啊。 小说的主线是二战期间盟军对德累斯顿的狂轰乱炸,13万人...
评分虽然入选了很多科幻榜单,但外星人和时空穿梭在这部书里不是重点,只是需要。相应地,书里也没有一般科幻小说面向未来的基调(无论悲观还是乐观)。另一方面,虽然写作的缘起和主题都是德雷斯顿大轰炸,但它也不是关于过去或者回忆的。这场轰炸令冯内古特如鲠在喉,但他将其诉...
评分 评分德累斯顿大轰炸,发生在1945年2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军处于强弩之末时,英美联军对德国历史名城、工业重镇德累斯顿发动了惨绝人寰的空袭,致使3万五千人~13万五千人遇难,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德累斯顿大轰炸是二战中极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包括广岛原子弹、卡廷森...
评分冯内古特,我终归要读的作家,据说以黑色与幽默称名。可是从这本《五号屠场》里我没看到多少幽默,至多是他不断重复的那句话:“事情就是这样。” 他的叙述,冷静虚无,这是因为他在用特拉玛法多的眼睛来看世界。这种腔调让它蒙上了一层苍凉。那是苍凉的时间,苍凉的人生,无可...
对于战争这样难以避重就轻的题材 冯内古特做到了举重若轻
评分作为科幻故事似乎不够宏大,作为“反战”文学似乎不很沉痛。或许,科幻于斯,更多是一种叙事策略,时间因而无比自由。战争在这里缺乏戏剧性,流于一种无意义的反复。
评分非常好看,但也就那么回事。
评分有没有人统计过出现了多少句“事情就是这样”?
评分太好看了。科幻的技巧总能给予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冷静超然的慰藉和心灵自由的感受。想到费曼在《物理学讲义》提到平行宇宙,无论你在这个时空遭遇了多少不快,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你会因为躲过一劫而满心快活。[月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