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的空袭,大火后的绝处逢生,外星人的探访,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
四度空间里,五号屠场中的幸存者毕利,透视了生命与死亡,在平行时空里扮演命运的预言者。
所有骇人的屠杀和人世的无常:大轰炸,战俘时期,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都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来诠释,以黑色幽默反击天地的不仁。
《五号屠场》因一场战争而起,却终止了另一场战争:美国退出越战。冯内古特撼动了60、70世代的美国年轻人,点燃了新世代的观念之火,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大轰炸时,冯内古特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和其他战俘一起,在“五号屠场”地下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二次大战的亲身经验,衍生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反战小说。
冯内古特运用科幻小说的技巧,让毕利在德累斯顿一场因空袭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后,之后展开了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在《五号屠场》里,无论战场上或时空旅行中,冯内古特描述许多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所采取的方式皆是冷静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层,人类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任凭自己的心灵自由飘荡,八方驰骋。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
20 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黑色幽默文学作家。
冯内古特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1940年考取康奈尔大学,主修化学。1944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主张反战的他志愿参军,远赴欧洲战场。1945年遭德军俘虏,被囚禁在德累斯顿战俘营。冯内古特的文学创作,不少灵感正是来自在战俘营的经历。
战后冯内古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教。他从1950年代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60年代起开始出版长篇作品。代表作品:《五号屠场》《冠军早餐》《猫的摇篮》《囚鸟》等。
他的作品以喜剧形式表现道德层面悲剧的内容,情节广博至极、构思精妙至极、文脉复杂至极,擅长以笑声讽喻社会现实,应对灾难和绝望。荒谬、吊诡或怪诞等黑色幽默元素的表象下,是一颗关爱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德善之心,他借时政热点、当代关切,别开生面巧做文章,抓住了自己身处时代的情绪,并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
晚年的冯内古特在曼哈顿和纽约长岛的田园里颐养天年。2007年4月11日,于曼哈顿因病逝世。
一本诉极哀伤的书,是不让人流泪的。还好,常人的耳朵听不见悲音,所以才能活的自得,心无畏惧。 记得小时候有一度对生命的不可控性满怀忧怖。后来想开了,人既要享焚毁蚁穴之乐,必受自戮之苦。又有一个充满自我暗示功用的词语叫‘命运’,可为人生编织许多甜蜜的误会。 So ...
评分首先说说版本问题,大叔从网上找了一个电子版来读,封面显示是译林2008虞建华译本,但内容其实是译林1998紫芹(张子清)等人的译本;而现在能买到的纸书是译林2018虞建华译本。10年才出一版,估计印量也不会很大,这本书在国内的接受度可见一斑。很多人对紫芹的版本颇有微词,...
评分 评分 评分《五号屠场》是一部悲伤的小说,悲伤指数达到了*****。 当一个人遭到欺虐时,有的人会选择反抗和报复,而有的人却选择忍让和逃避。当这种欺虐是无可抗拒的时候,怎么办?面对着威苏威火山的爆发、行刑队的枪口、地毯式的轰炸、被置于荒谬的体制内、生来的不平等等等诸如此...
哇靠,服!地球仔这个称呼有点萌!
评分《圣经》中,上帝造完人类、完成所有创造的第六天,写着“事就这样成了”;而冯内古特在每一次死亡与毁灭的后面,写下“事情就是这样”。生与死、创造与毁灭,这种神奇的对仗,异曲同工的超然与冷静,仿佛人类的生就是为了死,创造出什么就是为了毁灭什么,巨大的善和巨大的恶都表现为极致的荒诞。看完久不能平静,好像和那个只能无声流泪的比利汇在了一起。
评分作为科幻故事似乎不够宏大,作为“反战”文学似乎不很沉痛。或许,科幻于斯,更多是一种叙事策略,时间因而无比自由。战争在这里缺乏戏剧性,流于一种无意义的反复。
评分《圣经》中,上帝造完人类、完成所有创造的第六天,写着“事就这样成了”;而冯内古特在每一次死亡与毁灭的后面,写下“事情就是这样”。生与死、创造与毁灭,这种神奇的对仗,异曲同工的超然与冷静,仿佛人类的生就是为了死,创造出什么就是为了毁灭什么,巨大的善和巨大的恶都表现为极致的荒诞。看完久不能平静,好像和那个只能无声流泪的比利汇在了一起。
评分有没有人统计过出现了多少句“事情就是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