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口秀昭,1959年出生于东京都,1982年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毕业后,于1986年修完同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在铃木博之研究室学习期间,为了解读现代建筑中的精
髓,在美国、欧洲等地进行了为时1年左右的漂泊旅行。从遗迹到现代建筑进行了广泛的参观,使其深刻地感受到“使人从心底感动的建筑意外地有限,和大自然的壮观相比,建筑还只是个渺小的东西”。之后,为使这段经历发挥作用,开始走上作为建筑师的道路。
1988年,作为副社长加盟于艺术舞合公司,1994年独立执业。虽然从事住宅、度假旅馆等的设计,但至今仍在继续研究现代建筑。
1997年开始在东京家政学院大学住居学科担任专职讲师。主要著作有《20世纪——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鹿岛出版社出版)、《一级建筑师应试超级记忆法》、《构造力学超级解读法》、《建筑法规超级解读法》(以上为彰国社出版)、《情报处理技术人员考试第2种应试超级记忆法》(电波新闻社出版)等书。
将路易斯·I·康的作品从空间构戒的视点加以分析,形成容易理解的视觉表现,然后,将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密斯·凡·德· 罗、勒·柯布西耶、阿尔瓦 ·阿尔托、等20世纪的巨匠们的空问构成与路易斯·I·康空间构成作比较。在明确双方作品各自本质的,同时,对整个20世纪,作-历史性的透视。通过对比众多的建筑作品,尝试让每个作品都浮现出它自身的特性。最后,对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的轨迹、变迁进行总结并列表从整体、部分、结构特点对其84个作品作了精要的分析比较。
大二下了的第二个大作业是大师作品分析。说来惭愧做设计这么久都没有看过什么像样的书,甚至连建筑师都认识的甚少。小组合作选出了路易斯.I.康的费舍住宅,由于费舍的材料真的很少,为了能尽自己所能我买了这本书。 这是我第一本自己买的专业书吧。开始看的时候很...
评分一、1234章 路易斯康对现代建筑的空间分离有如下顺序演变:、| 康的准备期、变革期 水平板式空间(密斯的伊利诺亚大学的克朗楼1950~1956)——几何学网格的运用,结构单元与空间单元的一致(耶鲁大学艺术馆1951~1953)——空间单元的分离与动态布局(理查医学实验楼1957~1964)—...
评分读到最后才发现后面的小图是和文中有关系的。。。。真是醉了。读书的经验不一样导致读书的效率极为低下,不过这跟此书的编辑以及设计也有关系,内容之间的关联表现的太不明朗了。。。。。。。。。。。。。。。。。。。。。。。。。。。。。。。。。。。。。。。。。。。。。。...
评分与《20世纪——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同一个作者.. 分16个专题论述..分析得明白易懂到位. 不知为什么..大三以前是不会看这类书..(其实本应该早就拜读) 抑或之前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大三嘞反而更希望多读这类的书.. 感觉真的懂嘞一些..
评分与《20世纪——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同一个作者.. 分16个专题论述..分析得明白易懂到位. 不知为什么..大三以前是不会看这类书..(其实本应该早就拜读) 抑或之前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大三嘞反而更希望多读这类的书.. 感觉真的懂嘞一些..
总算读完了。日本人的角度,梳理得挺好,各种对比。看得吃力的时候整本书都贴在脸上看那些图,有助于空间想象的姿势。。。
评分浅显易懂。抽测图很好
评分前面几章真是醍醐灌顶啊
评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对康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评分引用作者的结语:“……信息处理方面的书籍……在相当专业的书籍里也可以看到作者的意图是将难以理解的事情尽量写得通俗易懂。这虽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在建筑类书籍里却不是这样,不仅如此,甚至有将简单事情复杂化的倾向。特别是论述设计的书籍几乎都愿意这样来写,哲学用语、前沿科学用语、民族学用语等都有过度运用的倾向……” 这样看来,作者真的做到了清晰、简明、易懂的表述,同时又不失深度的比对分析。 联想一下负建筑里对于建筑哲学化倾向的嘲讽,来日本人真是务实而干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