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瓷器史》选取了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十个重要的节点,以工艺为骨架,以历史、文化与美学为血肉,尝试勾勒出瓷器史整个发展的历程,作者将这些历史节点,通过一块块并不引人注目的、所谓拣来的破碎瓷片引出,以小小瓷片切入,从工艺史的发展出发,兼及文化、美学、技术与贸易的历史,并着重梳理了景德镇作为瓷都在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景德镇的工艺技术发展引发的瓷业变革。整本书,见微知著地勾画出瓷器史在宋元至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面貌。
涂睿明
长物居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致力于景德镇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已出版《制瓷笔记》。
今日餐桌上的瓷器已不问出处。引人遐思的,是历史书中瓷器在世界贸易中的举足轻重,以及诸如天价鸡缸杯般让人惊叹的新闻和戏访。曾记否,瓷器的英文名为china,曾风光无两,也曾俯拾皆是。《捡来的瓷器史》一书由此而来:想要了解瓷器史,除了去博物馆、去硕果仅存的窑场,其实...
评分这本书很容易读,通过瓷片带出瓷器的历史,可以作为一本瓷器的入门书,虽然是入门书,但里面也有很多的知识点。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才疏学浅的我以前一直没有把浮梁当成一个地方,这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这里又再次看到,特别的亲切,浮梁古县衙是到景德镇没...
评分去年以来,采买了陶瓷书籍二十余本,唯有三本能够反复读之,取其精华。 三本书,入门瓷器欣赏。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下) 马未都 2008年出版 简单的语言,亲身经历的故事,大量的图片,能够激发对瓷器的兴趣和初步了解。 《 陶瓷简史》 有泉 2018年出版 从瓷器起...
评分小时候家家户户用的碗,几乎有点统一,类似青花大碗,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而不知道从何时起,陶瓷工业逐渐发展,白瓷碗出现,逐渐代替了这种看着有些粗糙又带有年代感的碗。仿佛就在几年之间,所有的碗都实现了更新换代,成为了一个个精致、光滑的白瓷碗。只有每逢红白喜事时...
评分私以为,瓷器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今天,很难想像谁的家里完全没有瓷器制品的,即使不锈钢,塑料等材料也能做出碗碟勺盘,但总是比瓷器少了些温度。作为产品,必须在功能、性能、美观、价格等方面都满足需求,才能大规模推广。 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位第七年,换上了...
明晰地阐述了瓷器烧造工艺的发展过程。篇首的每一枚瓷片都让人想去摸一摸。学会欣赏繁花似锦,也学会欣赏大美至简。
评分小中见大,侃侃而谈。有见识,有八卦,不错。要是文笔好一点,更系统一点就更好。
评分以残片未鉴,讲陶瓷的历史
评分通过瓷器残片看历史。主要通过瓷器技术的起步、发展、鼎盛和衰败来阐述宋代以后,瓷器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影响。深入浅出,是非常好的瓷器入门读物。
评分精彩的一本书,打破常规用编年的方式讲严肃的瓷知识。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是里面包含对现在一些陶瓷知识的纠误,例如元青花在历史上曾一度不为人知,宋代官窑与元明清的官窑定义不同,高岭土的发现如何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推到瓷器的发展,青花料“苏麻泥”来自中东,通过贸易往来,商品交换之间,器形的仿制又体现着文化的交碰,乾隆以后瓷器如何没落,中国瓷与外国瓷在手工巅峰和工业初期沿着两种不同路径去行走。书中历史考据、瓷器技艺和瓷器小知识读来既有趣又可作为对陶瓷了解的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