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然

创造自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出品人:后浪
页数:480
译者:边和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1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30861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普
  • 自然科学
  • 科学史
  • 洪堡
  • 历史
  • 德国
  • 传记
  • 后浪
  • 自然创作
  • 生态设计
  • 环保理念
  • 可持续发展
  • 自然美学
  • 原创思维
  • 人与自然
  • 环境科学
  • 绿色生活
  • 创新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 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作者简介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印度,童年时迁居德国,现居伦敦。她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攻设计史方向,曾三次当选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更于2013年当选大英图书馆艾克尔斯美国研究中心驻馆作家。她是美国笔会中心、国际 探险家俱乐部、女性地理学家协会、林奈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等撰写专栏。

安德里娅·武尔夫著作丰富,成绩斐然,常见于《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她的《园艺兄 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选2008年萨缪尔·约翰逊奖长名单,并于2010年荣获美国园艺学会年度图书奖。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到美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武尔夫的演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积极投身地理学与植物探索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荣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内斯奖章。

译者边和,1984年生于北京,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博士毕业。现居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1 开端
2 想象与自然:歌德与洪堡
3 寻找目的地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4 南美洲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7 钦博拉索
8 政治与自然: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9 欧洲
10 柏林
11 巴黎
12 革命与自然: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3 伦敦
14 兜兜转转:偏离中心的病症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15 返回柏林
16 俄国
17 演化与自然: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18 洪堡的《宇宙》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1 人与自然:乔治·珀金斯·马什与洪堡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约翰·缪尔与洪堡
后记
致谢
插图来源
注释
洪堡著作简介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精美的封面加上《创造自然》这个书名,让我以为这是一本满是插图的博物学笔记,我刚买了一本《地球之美》,这书里用文字和图画逐一介绍地球知识,非常漂亮,也非常有意思,我以为《创造自然》是这样一本书。 没想到这是一个人的传记。 而且...  

评分

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精美的封面加上《创造自然》这个书名,让我以为这是一本满是插图的博物学笔记,我刚买了一本《地球之美》,这书里用文字和图画逐一介绍地球知识,非常漂亮,也非常有意思,我以为《创造自然》是这样一本书。 没想到这是一个人的传记。 而且...  

评分

安德烈亚 武尔夫的发现自然,讲述了亚历山大 冯 洪堡的科学发展之旅。以旅行与思想的格式编排了整本书的架构,按照出发:新生的想法,到达:收集想法,归途:整理想法,影响:传播想法,新世界:想法的演化架构了整本书。这个结构自己很是喜欢,仿佛人生就是自然,思想以及人的...  

评分

这本书买了一年之久,终于在疫情之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合上书想的最多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像一个闭合的圆,起点终点连在一起,因果相关,我们影响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影响着。 洪堡的一生都在追求在自然中探索真理,发现自然的美,保护自然。也许每个时代都是如此,通过认真...  

评分

1799年,30岁的亚历山大·冯·洪堡终于如愿坐上了 “毕查罗”巡航舰,从西班牙北部的卡塔纳港扬帆起航,正式开启了“辞职去旅行”模式。随它一起踏上行程的是以下几件重要物品:42件科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显微镜,大型摆钟,罗盘等;用来储存种子和泥土样本的玻璃瓶、成卷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同时连接过去与未来,充满变化的可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机生命的奇妙之网”。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我们讲了洪堡对现代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是重新定义了自然的观念,把自然作为一个多种多样且互相联系的生命整体来看待。这种观念至今仍然还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其次,我们讲了在洪堡的那个时代,博物学随着帝国的扩张达到了它最兴盛的时期。在财富实现资本化的过程中,博物学在这里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政治家很看重博物学家,因为博物学家们掌握的各类有用知识能够为他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甚至有可能是左右国家命运的力量。最后,我们借用洪堡的整体自然观梳理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解决之道。我们只有把植物、动物放在更大的生态环境中去考虑,理解自然中各种作用力运行的原理,把自己的行为也放在其中考量,可能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化地利用自然。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我们讲了洪堡对现代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是重新定义了自然的观念,把自然作为一个多种多样且互相联系的生命整体来看待。这种观念至今仍然还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看待自然的方式。其次,我们讲了在洪堡的那个时代,博物学随着帝国的扩张达到了它最兴盛的时期。在财富实现资本化的过程中,博物学在这里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政治家很看重博物学家,因为博物学家们掌握的各类有用知识能够为他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甚至有可能是左右国家命运的力量。最后,我们借用洪堡的整体自然观梳理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解决之道。我们只有把植物、动物放在更大的生态环境中去考虑,理解自然中各种作用力运行的原理,把自己的行为也放在其中考量,可能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化地利用自然。

评分

拿到了这本“精装书”,真 金装;可惜插图基本就是摆设,铜版画这么小的尺寸,还不如买平装本

评分

以前,我只是或多或少听说过洪堡这个名字。就连作者在本书后记中都说:在英语世界里,亚历山大.洪堡的名字已经几乎遗忘殆尽。 而这本书,就是关于洪堡的传记,他亲历的故事和他影响的人。 尽管作者很好的诠释了洪堡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但我觉得,仅仅作为一个探究自然的人类的故事,这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 ======================== 不过,精装版内封通体屎黄的设计实在不能让人接受,建议考虑简装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