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二战 历史 欧洲史 世界史 欧洲研究 政治学 见识丛书 欧洲
发表于2024-11-22
审问欧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内容简介】
一个政客,希特勒,加上一个民族,德国人,如何能够彻头彻尾地改变一整个大陆的面貌,这一点至今成谜,但是,德国的力量其实比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要有限。拿犹太人为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洲人的热衷合作,纳粹分子不可能达成最终的清洗程度。反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 洲人的反抗,那么多犹太人的存活也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德国纳粹,“二战”时的欧洲不论是国家政府、地方机构,还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机下,选择被动顺从、主动合作或是奋起抵抗。
在本书中,广受称赞的历史学家伊斯特万•迪克探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作者通过德国占领下的以及苏联、意大利和其他军事统治下的国家和人民的经历,考察了这三个主题。他们面临着诸多道德和伦理困境,是与占领者合作呢,是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求幸存呢,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成为抵抗者呢?大多数人根据战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了所有这三种情况。
作者讨论了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对那些切实的或可疑的战争罪犯以及战时合作者的肃清,这主要是通过形形色色的暴力、驱逐,以及在纽伦堡国际法庭和其他许许多多地方法庭上进行的司法审判。本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战时和战后的种种道德因果。
----------------------------------------------
【编辑推荐】
战争摧毁了人性,还是人性引燃了战争?
本书不希望给你一个答案,只希望与你一起思考,一起审问欧洲!
审问欧洲,审问的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而是历史。历史即使没有正义,也是寻求正义的最佳工具。每个对“二战”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战争中的强弱、胜败,以及法律和道德意义上是非、对错,都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基于生存本能和利益权衡,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在战争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都是变化多端,而没有绝对的公理或正义可言。所谓朝秦暮楚、身在曹营心在汉、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告密、背叛、出卖、投敌,等等,既暴露了人性的阴暗面,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社会的危机。政治上对立的阵营,民族间由来已久却并非渊源有自的仇恨,极权的疯狂和灭绝人性的残酷,芸芸众生颠沛流离的命运以及茫然无所适从的哀鸣或者山呼,詈骂或者幽怨……在动荡、战乱的世界里,穷者无安身之所,达者无立命之地,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书特色在于:
(1)作者作为二战的亲身经历者,以及欧洲史、二战史的研究专家,对二战时期及战后的历史事件、人物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入木三分的剖判,在如此沉痛的话题下隐藏的心愿无非是和平,以及“一个崭新、统一和更好的欧洲”!
(2)既往学者和欧洲各国人民,针对战争罪行竭力为自己辩护,在战争的胜利以及取得胜利的英勇斗争方面却极力给自己脸上贴金。作者跳出这一“罗生门”式困境,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以及最后的胜利都是所有人的“责任”,和平与团结、发展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应该被审判的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而是历史;值得被期待的也不是谁之正义或何种公理,而是未来。正如本书评论者、著名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所言:“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无论是在大西洋的彼岸(欧洲),还是此岸(美国)。”
(3)本书的写作,缘起于作者的一位亲人(其姐夫)在战争中的抵抗斗争及其导致的结果。这段真实的故事使作者感到的道德困惑,不亚于著名哲学家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虚拟的经典案例:一个年轻人到底应该上战场保卫国家,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年老的母亲?作者以历史学家的立场和眼光,思量了同样的哲学问题:在战争与人性面前,何谓责任?何谓恰当的行为?这几乎是无解的问题,然而它就像战争一样——战争摧毁了人的身体和物质环境,战争造成的道德困境摧毁了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正如本书序作者诺曼•M.奈马克教授所言:“迪克的作品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热情。”也许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历史中,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热情——对于真理的探寻所必要的热情。
----------------------------------------------
【名人&媒体推荐】
只要深入研究,任何对“二战”中的民族道德所做的非黑即白的评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是的,希特勒和那些“坏家伙”败了,一个新的、更加文明的欧洲从往日的瓦砾和灰烬中重生。但是,在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与战场上的硝烟和国际政治上的筹谋相伴相生的,是一出又一出意料之外的曲折命运,极具讽刺意味。《审问欧洲》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述欧洲人亲历的“二战”,令作者伊斯特万•迪克(István Deák)脱颖而出,也令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诺曼•M.奈马克(斯坦福大学东欧史讲座教授)
迪克是东欧和中欧研究的伟大开拓者……在这部书里,他汇集了大量占领时期的道德难题,就像那些杰出的人如斯托拉以及不是那么勇敢的大多数人所遭遇的一样。它联结起了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对立双方的经验:东方和西方,被占领方和合作方,以及左派和右派。他的主要案例都关涉到今天:在西方民主制度看起来被削弱时,欧洲情愿与纳粹势力达成和解。一个关于欧洲国家的政治迷思即是,它们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吸取了教训。本书指出,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无论是在大西洋的彼岸,还是此岸。
——蒂莫西•斯奈德(耶鲁大学东欧史教授)
伊斯特万•迪克带领读者对欧洲历史上一段黑暗岁月的一些最黑暗的方面进行了全盘检视。他绝不迎合民族神话和未经检验的关于民族美德的假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迪克所写的,是人类给自己造成的大灾难之一。书中诸多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和令人深感悲痛的行为案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论断。
——《纽约书评》
[美]伊斯特万·迪克,(István Deák),哥伦比亚大学赛斯·洛荣誉教授,生于匈牙利,并在那里进入大学读书,后到布达佩斯、巴黎、慕尼黑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历史,196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出版的作品有《魏玛德国的左翼知识分子》(1968)、《合法革命》(1979)、《超越民族主义》(1990)、《文集:希特勒的欧洲》(2001)等。迪克还与扬·格罗斯以及托尼·朱特合作编写了《欧洲报复里的政治:二战以及战后余波》(2000)。他是匈牙利科学院的外部会员。
与其说审问,不如说是拷问,给你一个颠覆刻版印象的二战欧洲,欧洲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作者功力渗透纸背,可见一斑
评分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的多的作品,这也是因为几乎每个问题都要独立回答。看作者的bibliography几乎都是英文,应该是为公众写作,因此带有美国二战论述种常见的「道德感」(尤其是最后一章),但作者对此其实有着明显反思。讨论并不仅限于褒贬,而是提出了一个又一个case来呈现道德困境和价值混乱,并且不试图给出统一性的观点,这是我认为的最好解决方案。虽然是公众作品,依然很能启发史学写作。翻译请统一处理匈牙利人名,有时候汉语译出姓前名后有时候又反过来……
评分消解了二战时摩尼教式善恶二元斗争的历史叙事,呈现了一个更为纷繁复杂、敌我边界更模糊的灰色世界。这既是对那段以往尽力遮掩的记忆的发掘,也意味着欧洲人面对真相的勇气与伦理拷问。作者对材料、史事极为娴熟,简明扼要,多设问,少给确定答案,大概旨在启人反思而非灌输。对我而言,它的一个重要启发是:纳粹的“新秩序”是低效率、自反性的,它无法激发成员为共同目标团结合作,盟国的“道义”并不只是一句空话,国际政治中只重“利益”是不够的。
评分用一句话来形容纳粹盟友的关系——互相伤害,在攻打苏联的战场上,法西斯阵营里有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德军的首要任务是作战,次要任务是防止盟友互相残杀
评分用一句话来形容纳粹盟友的关系——互相伤害,在攻打苏联的战场上,法西斯阵营里有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德军的首要任务是作战,次要任务是防止盟友互相残杀
“二战”对当今世界的格局、体系、思想观念,造成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二战”前后,欧洲各国的政府、执政党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无论是断裂,还是延续,都无法回避“二战”提出的政权合法性、共产主义的地位、犹太人以及少数族群的权利问题。不过,因为在战争的表现不一,这...
评分很早就收到这本关于“二战”题材的书了,断断续续历时近一个月,终于认真读完了,翻阅到书的最后一页,长长舒了一口气,便打开文档,写下“拓展认知边界”这几个字。 用这个现成的题目写读书体会,实在是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儿上,因为之前,在我的认知世界里,除了人用“拓名...
评分从这本书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欧洲史观和中国史观的不同之处,这也是取决于两种文明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政治架构。 那么具体到二战,甚至更早的一战期间,欧洲确实表现的很糟糕。恶意的国家领土划分、激进的民族主义、遍及欧洲的失败主义思潮、意识形态斗争、宗教争端,大量的问...
评分希特勒本人的成长和上台执政轨迹,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相对德国,意大利等战争发起国之外的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荷兰等先后被德国侵略并直接或间接统治过一段时间的国家在这个时期的表现也是值得我们现在人去研究关注的。只不过现在的很多二战研究书籍主要是将目光头...
审问欧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