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铜律与仁的可能性

道德铜律与仁的可能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勇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7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13184269
丛书系列:文治堂
图书标签:
  • 黄勇
  • 伦理学
  • 中国哲学
  • 哲学
  • 思想
  • 学术
  • 儒学
  • 2018
  • 道德哲学
  • 仁爱
  • 伦理学
  • 人性
  • 可能性
  • 社会规范
  • 价值判断
  • 古典思想
  • 正义
  • 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古今中西激荡的全球—地域化时代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该如何 相处? 本书就此提出“道德铜律”的伦理原则。 传统儒家伦理为全世界的文 明提供了这样的伦理资源———我们不仅要关心自我外在的利益,而且也关 心自我的内在美德,即“为己之学”,此外,儒家伦理也关心他人的福乐康宁, 使他人具有仁义礼智,即“为人之学”,就业达成即为己和为人的合二为一。

作者简介

黄勇,哈佛大学宗教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宾州库兹城大学终身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比较哲学、伦理学。

目录信息

自序 . . . . . . . . i
导言 . . . . . . . . 1
第一章 道德铜律作为全球伦理原则:以儒家和道家为资源 . . . . . . . . 13
第一节 道德金律的问题 . . . . . . . . 17
第二节 道德铜律:资源和长处 . . . . . . . . 33
第三节 对批评的回应 . . . . . . . . 53
第二章 解释学的两种类型: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 . . . . . . . 85
第一节 解释学的两种类型: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 . . . . . . . 87
第二节 作为为人之学的解释学之必要性 . . . . . . . . 93
第三节 作为为人之学的解释学之可能性 . . . . . . . . 96
第三章 理解他者———戴维森的“第一人称的权威” . . . . . . . . 105 第一节 宗教研究中的还原论与反还原论之争 . . . . . . . . 108
第二节 宗教理解与戴维森的第一人称的权威 . . . . . . . . 114
第三节 宗教理解的可能性 . . . . . . . . 123
第四章 儒家伦理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哲学百科全书》若干 文章评论 . . . . . . . . 139
第一节 美德伦理 . . . . . . . . 142
第二节 道德知识 . . . . . . . . 148
第三节 道德底形而上学 . . . . . . . . 153
第四节 金律 . . . . . . . . 157
第五章 罗蒂的进步与儒家的真理 . . . . . . . . 169
第一节 罗蒂的儒家真理之一:扩展自我的范围 . . . . . . . . 173
第二节 罗蒂的儒家真理之二:情感的进步 . . . . . . . . 179
第三节 孔子与罗蒂的争论之一:差异在道德教育中的 地位 . . . . . 184
第四节 孔子与罗蒂的争论之二:道德的形而上学 . . . . . . . . 191
第六章 儒家的道德知识论:王阳明的良知说 . . . . . . . . 205
第一节 良知不同于知识 . . . . . . . . 208
第二节 庸圣之别的起源 . . . . . . . . 211
第三节 王阳明良知说辩难 . . . . . . . . 217
第七章 王阳明在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间:良知(体知)= (信念+欲望)≠怪物 . . . . . . . . 227
第一节 体知:体之以心之知 . . . . . . . . 231
第二节 体知:体之于身之知 . . . . . . . . 237
第三节 体知:信念+欲望≠怪物 . . . . . . . . 245
第八章 美德伦理的自我中心问题:朱熹的回答 . . . . . . . . 257
第一节 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 . . . . . . . . 259
第二节 自我中心批评之第一层面 . . . . . . . . 263
第三节 自我中心批评之第二层面:亚里士多德主义的 问题 . . . . . . . . 274
第四节 自我中心批评之第二层面:朱熹的儒家回答 . . . . . . . . 285
参考书目 . . . . . . . . 305
人名索引 . . . . . . . . 329
名词索引 . . . . . . . . 334
后记 . . . . . . . . 34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最重要的是第一篇文章。 “道德铜律”(人所欲,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践上比“金律”还难。

评分

本书最重要的是第一篇文章。 “道德铜律”(人所欲,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践上比“金律”还难。

评分

本书最重要的是第一篇文章。 “道德铜律”(人所欲,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践上比“金律”还难。

评分

本书最重要的是第一篇文章。 “道德铜律”(人所欲,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践上比“金律”还难。

评分

本书最重要的是第一篇文章。 “道德铜律”(人所欲,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践上比“金律”还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