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然的对等

不必然的对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李欧梵
出品人:
页数:2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1
价格:CNY 4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25685
丛书系列:大家读大家
图书标签:
  • 李欧梵
  • 电影
  • 电影改编
  • 文学
  • 随笔
  • 影评
  • 大家读大家
  • 解读
  • 哲学
  • 思辨
  • 存在
  • 关系
  • 认知
  • 批判
  • 反思
  • 意识
  • 语言
  • 不确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初的文人有一个喜欢看戏的传统,他们不单止看,更爱研究戏曲,当然也有一些人沉溺其中的,捧戏子的大有人在。到了三十年代,电影开始发展,由无声演变到了有声,从美国的荷里活影响到了中国。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冲击,看戏演戏都相应少了。原来喜欢看戏的人不一定改看电影,但是,许多以前不看戏的人,却被电影吸引住了。李欧梵著的《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可以说是一个老影痴的观影札记。

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台湾。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主攻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著有《上海摩登》《世纪末的华丽》《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中西文学的徊想》《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现代性的追求》《我的哈佛岁月》《狐狸洞话语》《世纪末的沉思》等,因酷爱音乐电影,亦有若干专著涉猎,如《音乐札记》《音乐的遐思》《睇色戒——文学.电影.历史》《自己的空间:我的观影自传》等。

目录信息

前言
导论:改编的艺术
第一部分:莎士比亚的重现与再重现
四个版本四种阅读:从《哈姆雷特》到《王子复仇记》
角色决定论:三部《奥赛罗》的电影表述
五十年代《惑星历险》:《暴风雨》的科幻演绎
第二部分:名著名片之间:不必然的对等
一流和二流小说:英国十九世纪文学电影
必然的缺失:细谈《战争与和平》之改编
看电影不如看原著:《安娜卡列尼娜》透视人生真谛
被放大的爱情:比读《齐瓦哥医生》的小说与电影
文学电影之形神合一:读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及《理智与感情》
可能是改编最多的名著:雨果的《悲惨世界》
白描手法刻划灵魂深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第三部分:一人有一个卡夫卡
忠实、执迷与超越:一人有一个卡夫卡
经典与平庸:两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对读
《迷失决胜分》:活地阿伦式的《罪与罚》
此情不渝,至死方休:李安的《断背山》
二流小说拍山神采:重访《苏丝黄的世界》
毛姆和《彩色面纱》:“爱在遙远的附近”?
第四部分:最陌生的自家人:谈中国文学名著之改编
最难拍的现代文学作品:从五位中国作家说起
国片不及粵片:重读曹禹的《雷雨》与《原野》
壮观的空洞:《赤壁》作为改编反例子
光环背后的负担:从《小城之春》说起
气氛和细节:张爱玲小说的改编问题
借影像吸引年轻一代窥观历史:看李仁港《三国之见龙卸甲》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集中表述自己的私人感受,偏向直觉,不是理论读物

评分

该书几个目的: 1.不用理论解剖而是对自己心中的经典做一种感性的反应; 2.为着“重拾经典”这一目的,抓住文本,谈自己看电影的感受; 但是结果看起来并不理想,至少在我这里,一是多絮絮叨叨的无关经验;二是即使说是普及但并不能引起读原著的兴趣,属于作家个人的偏见倒不少,轻飘飘的大体情况说明也很水;三是这偏见如果仅仅属于作家个人倒也还好,只是非得扯上文本解读,那么如果对文本背景没有相当的了解,论述的立足点就会根基不稳——比如哈姆雷特中谈性的问题。 总之,这本书我本来准备拿来看观点,以及观点背后一些有理有据的批评,但是……有些失望了。(不过洛丽塔一文及第四部分谈中国文学名著电影改编还是比较实在的,洞见不少,可见功力) 而且……作者真的很偏心罗兰奥利弗诶……

评分

文学理论家的东西干货不少,就是太干了,不美

评分

像是谈话体版本的博士论文。 电影改编不必忠实原著。忠实原著不是电影改编成功与否的标准。

评分

对我这种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有点像对牛弹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