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名为《衣不蔽体》,并非取成语原意,而是另做引申,讲述的是服饰背后的故事。作者将中国近现代服饰演变的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依次选取各个时段有代表性的服饰,配以生动的图片,讲述中国服饰近百年的演变及其与历史潮流的联 动关系,并用符号学的方法解说服装样式细节变动所内含的意义。
其实,从古至今,服饰都不仅仅是服饰,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潮休戚相关的。衣服也不仅仅是为了蔽体,其另一面也是身份、阶级、地位的象征。诚如许觉民先生所说,“不同时代的服装变换,晓示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换,这种文化心理又与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透过本书,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服饰的另一面”。
▼名家推荐
服饰与身体一样,不仅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被反复建构的文化概念。各种文化都会不断通过形形色色的界定与仪式,为她们确定关系的同时划定边界。赤桦的《衣不蔽体》运用当代文化批评理论,令人着迷地描绘了二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充满张力的关系图景。
——晋永权,《中国摄影》杂志主编
透过身体,以及遮掩乔装身体的服饰,泄漏出民族心灵史的惊天秘密。
——韩松,著名科幻作家
服装之下,不止于身体。它包裹的也许是黑夜,也许是抗争,也许是妥协,也许是爱恨,但终归是时间的间隙。而赤桦的《衣不蔽体》,让我们得以看见这一个间歇中的所有。
——脚印,人民文学出版社著名文学编辑
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暗算》责编
▼作者简介
赤桦,新华社记者,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中英文深度报道。在《南方周末》《冰点周刊》《凤凰周刊》《新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南华早报》《中国日报》《好莱坞报道》《嘉人》等中外媒体发表文章若干。
有英文写成的非学术、非虚构著作《红镜》1995年在美国出版,成为长销书。
业余,她观察国人的穿衣打扮——从冰冷的文史资料书籍影像,看到火热现实中的红男绿女,从符号学角度讲述穿衣打扮后面“明争暗斗”的故事:政治的,文化的,男男女女的,啼笑皆非。然后,有了这本《衣不蔽体》,亦非学术、非虚构。
这是一本讲服饰的演变过程的书,俗语说:“人靠衣装”,在看这本赤桦所著的《衣不蔽体》之前,一直以为衣服只是一个人的御寒蔽体的需求,或者是随季节变化根据舒适度来更换的衣着。但是赤桦的眼里,服饰,大到政治、文化、小到工作和个人的身份、审美,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有趣...
评分文/赵客 2000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张艺谋凭《我的父亲母亲》获得银熊奖,初出茅庐的章子怡身着一件颇具中国特色的肚兜礼服惊艳全场。彼时国人还不能接受“内衣外穿”的概念,对21岁的国际章多有嘲讽。以现在的观念来看,章子怡的衣着离暴露和大胆标准差之甚远,可见衣着服饰以...
评分这是一本讲服饰的演变过程的书,俗语说:“人靠衣装”,在看这本赤桦所著的《衣不蔽体》之前,一直以为衣服只是一个人的御寒蔽体的需求,或者是随季节变化根据舒适度来更换的衣着。但是赤桦的眼里,服饰,大到政治、文化、小到工作和个人的身份、审美,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有趣...
评分这是一本讲服饰的演变过程的书,俗语说:“人靠衣装”,在看这本赤桦所著的《衣不蔽体》之前,一直以为衣服只是一个人的御寒蔽体的需求,或者是随季节变化根据舒适度来更换的衣着。但是赤桦的眼里,服饰,大到政治、文化、小到工作和个人的身份、审美,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有趣...
评分张爱玲写过一篇《更衣记》,叙说自己对民国时期男女着装的观察。她厌恶满清三百年统治之下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女子的本身不存在了,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 着装的四平八稳,源于政治的闭关自守,对固有...
本书从中国人的身体与服饰装扮在近百年里的变化切入,详细讲述这些变化背后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氛围变迁,观察视角独特而有趣。文风采取的是流畅、自然、叙事性强的媒体写作风格,既不是一本正经的学术腔,也没有单纯为了好看而流于俚俗。在配有众多顶级摄影师富有历史资料价值的大量珍贵图片之后,全书更具可读性和收藏价值。除去文本部分不少参考资料多为二三手文献,因而存在一些细节性错误之外,整体而言,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人文气息浓厚的服饰史。男人们的板正、叛逆与休闲,女人们的温婉、束缚与反抗在衣衫鞋履间自成图景。无论男女妇孺,其足下的质地与身上的样式同被政治话语左右,而女子更多了一分在取悦男性与释放天性间轮回的摇摆。舶来的新兴服饰,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往往不被国内先行者所知,他们只是直觉地感受“特殊”“个性”,匆忙间披挂上身,不识搭配法门,效果滑稽甚至怪诞。所有的改变都始于冲出规训与法度、舆论的尝试,哪怕并不那么合宜。审美是脆弱的,自由的空气是它必不可少的养分。感谢慧眼识明珠的广西师大出版社,此书若真删减半数而问世,将减损多少趣典,遗落多少掌故。
评分个人感觉更像是作者对二十世纪中国人服饰的一种记录与解读,如果作为服饰史过于简略,其中的配图不尽人意(内容不够精确,图片太小,相对文字排版不够美观),但文字的表达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诚意~
评分一般吧,有些来龙去脉还算有趣,能学到新东西,但总觉得都谈得很浅,流于表面。
评分秦代的尚黑,到清代的马褂旗袍,从颜色到形制,服饰的变化常常反映着文化和历史的变迁。书中仅截取了从民国至今这一段时间内,服饰的改变,从侧面刻画出政治、经济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很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