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陈海涛 陈琦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后分别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 年毕业后同赴敦煌,从事敦煌艺术研究、阐释影片设计、文化创意工坊策划工作。主创完成《舍身饲虎》与《降魔成道》两部文教数字动画影片,合作发表《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具体呈现——以莫高窟第254 窟壁画艺术为例》《中国汉魏六朝美学史研究与莫高窟北魏壁画艺术鉴赏》《莫高窟第254 窟舍身饲虎图的数字阐释及影片创作》等论文。
以这本书作为入口了解神秘幽远的敦煌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本书主要讲解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释迦降魔成道》三幅壁画和洞窟整体,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其艺术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些壁画不仅能看到文化的交融,还能看到历史的变迁。其中值得一提...
评分敦煌莫高窟鼎鼎大名,但一直以来总是居于庙堂之高的文化存在。普通读者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仅限于地名、婀娜的飞天造型及经典的九色鹿故事。但相对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这些文化元素仅仅是沧海一粟。 由于历史印记的蚀刻,敦煌的壁画已经模糊不堪,如果不借助诸如此类书籍的解析...
评分“请大地作证,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不受贪婪、嗔恨与愚痴所蒙蔽的自己,我绝不退缩。”定极生慧,无慧亦无勇。尽美矣,又尽善也。
评分作者的敦煌学知识积累、艺术敏感以及叙述能力都是不错的,因此对三幅画的解读很精彩,尤其第一幅《萨埵王子舍身救虎图》。但第六章的理论总结却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作者以刘勰和顾恺之的理论来套254窟,可刘顾是精英层面的理论总结,是否影响了敦煌画师,这需要历史论证,而不是想当然,赵声良先生就不同意顾恺之影响说;二是,作者老是强调“势”,不及其他,说明他对西方造型艺术了解并不多,所以理论武器如此单一,阐释有点生硬单薄。可谓败笔。
评分很多年前看过海涛兄用动画模式诠释254窟“舍身饲虎”的艺术性,觉得耳目一新,非常精彩。此书也主要承袭了当时的分析模式,可读性很强,写得也非常扎实。不过抒情性的语言可以再少一点。有一些与当时主流美学的联系还是稍嫌牵强,如舍身饲虎图中人物的动态与蔡邕书法“九势”的类比等。
评分这本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书我给99分(是的,多余的腰封扣1分)
评分【在 @雨枫书馆 翻书668】有一段时间疯狂下载电子书,大概在2008年,开始看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敦煌研究院编的 《敦煌石窟鉴赏丛书》pdf。一个洞窟一册,前面介绍,后面配图,言简意赅。但是读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好多内容都不懂,只好放下,现在还在豆瓣的“在读”名单里。现在这本《图说敦煌二五四窟》,就一个洞窟详细介绍,从历史发展到艺术手法,每一铺壁画从整体到细节,描述的清清楚楚,真是功莫大焉。豆瓣“在读”名单里还有一本敦煌题材的书是《生活周刊》采编的《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也是很好的一本书,没有读完是舍不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