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

斯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包弼德
出品人:
页数:554
译者:刘宁
出版时间:2017-9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207333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宋代
  • 历史
  • 宋史
  • 海外汉学
  • 唐代
  • 文化史
  • 文化
  • 哲学
  • 历史
  • 思想
  • 文学
  • 智慧
  • 人文
  • 经典
  • 精神
  • 修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作者简介

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理事长、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信息

初版序
再版序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士之转型
第三章初唐朝廷的学术和文学创作
第四章755年之后的文化危机
第五章文治政策与文学文化:宋代思想文化的开端
第六章思想家,其次是作家:11世纪中期的思想潮流
第七章为了完美的秩序:王安石和司马光
第八章苏轼的道:尽个性而求整体
第九章程颐和道学新文化
附录南北宋时期的晁氏家族
中文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唐宋转型之反思
译后记
中译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评分

谈到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供我们划分历史阶段之用。如果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开启秦汉帝国长达四百多年的和平统一状态,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话,那么这第二次转折的节点,人们一般会选择在唐...  

评分

Review: Peter K. BOL,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i, 519 pp. Hardcover Peter Bol's This Culture of Our: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is the firs...  

评分

子曾經曰過:『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此書標題即源於此。 bol同學這本書研究自七世紀至十二世紀在一系列政治與社會波動中士大夫階層維持『斯文』於不墜之努力,並且展示七...  

评分

分享提纲: 1.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的提出 2.包弼德的《斯文》一书对于唐宋变革论的继承、补充与完善 3.《斯文》一书的独特贡献:集思想史和社会史论述与一体 4.《斯文》所论述的唐宋思想转型与社会转型: 思想转型:从文化之学到道德伦理之学;转型关键节点——古文运动; ...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顺便吐槽,濮王都没翻出来)还是著作本身的问题,看了一半打死看不下去了。。。。。。 作者的大概思路有两个: 一是,唐宋通过科举制改变了以门阀定义“士”的方式,而宋代在扩大科举的同时并木有提供足够的官位,士人失去“出身”定义又失去了“官职”,故而通过道学以伦理修身定位士人。二是,古文运动以来,也就是作者勾勒的由范欧到王安石到苏轼的进路,士人不再单纯接受传统,而是从典籍中自行寻觅斯文。

评分

翻译得近乎无法直视,可能又是分给手下的学生干的。对相当一部分学者摊手。包本人对斯文挖得很深,对于爱好者来说,可能过深了。理的脉络倒是相当清晰。

评分

宏观,从社会史写思想史。中观,用了京都学派唐宋大转型的框架。微观,印象最深的是各种统计数字。//写得很好,资料扎实,但是感觉差点什么,启发不多。

评分

沒有全部讀完,重點閱讀了附錄和第二章。 先吐槽一件事,翻譯的水平應該是我今年見過最糟糕的一本書,幸好手上有英文原版,雖然依然晦澀難懂,但尚可理解其中思路。 其次,因為主要研究社會史,對思想、觀念的敏銳度並不高,也鑽研不深,是故此書對我的幫助在於重新梳理了一遍「唐-宋」時期思想的流變,為具體的社會現象提供了一套解釋。 第三,包弼德在附錄中提到的關於接續的研究很有趣,他認為南宋已經完成了這種transition,故而對南宋的研究可以置於這種變化下的solution的探討。

评分

长知识之作,文与道的讨论真的历久弥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