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理事长、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子曾經曰過:『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此書標題即源於此。 bol同學這本書研究自七世紀至十二世紀在一系列政治與社會波動中士大夫階層維持『斯文』於不墜之努力,並且展示七...
评分子曾經曰過:『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此書標題即源於此。 bol同學這本書研究自七世紀至十二世紀在一系列政治與社會波動中士大夫階層維持『斯文』於不墜之努力,並且展示七...
评分读这本书是因为有人将其与余英时所著《朱熹的历史世界》相提并论,读完多少有些失望,文章主旨并不非常明确,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读着读着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了,像是迷了路。 但也多少有些许收获。整本书主要解释从魏晋经历唐到宋整个历史过程文人背景、文风的转变。 1. 魏晋...
评分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评分Review: Peter K. BOL,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i, 519 pp. Hardcover Peter Bol's This Culture of Our: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is the firs...
晦涩难懂,关于内藤湖南“唐宋变革”在思想史和社会转型上的补充。从初唐到中唐再到北宋,人们对于“文”的不同阐释,带来了一场重要的思想变革。初唐学者认为文化发展是连续的、累积的,变化的是能否有一个强有力王朝支撑这种文化。安史之乱后,韩愈领导文化复古运动,对佛道强烈批判,认为文是贯道之器,一个士在政治、学术、个人修养的行为都与文息息相关。北宋门阀消失了,科举和印刷术的发展,让学问从血缘家族转移到平民。“士”在北宋成为知识分子政治家的代名词,王安石与司马光基于统一秩序,形成了不同的政见,而苏轼则即否定了激进的变革,也认为保守派矮化了孔子的学说,他认为不完美的世界永远是存在的,士不但要游于物内,也要超然于物外。苏轼也是最后一个试图将价值同文学统一起来的知识分子,后来的程朱理学则否定了文与道的直接联系。
评分#专门史# 在后人不断回应前人的问题 并对前人的著作不断推进深化中形成的。
评分#专门史# 在后人不断回应前人的问题 并对前人的著作不断推进深化中形成的。
评分晦涩难懂,关于内藤湖南“唐宋变革”在思想史和社会转型上的补充。从初唐到中唐再到北宋,人们对于“文”的不同阐释,带来了一场重要的思想变革。初唐学者认为文化发展是连续的、累积的,变化的是能否有一个强有力王朝支撑这种文化。安史之乱后,韩愈领导文化复古运动,对佛道强烈批判,认为文是贯道之器,一个士在政治、学术、个人修养的行为都与文息息相关。北宋门阀消失了,科举和印刷术的发展,让学问从血缘家族转移到平民。“士”在北宋成为知识分子政治家的代名词,王安石与司马光基于统一秩序,形成了不同的政见,而苏轼则即否定了激进的变革,也认为保守派矮化了孔子的学说,他认为不完美的世界永远是存在的,士不但要游于物内,也要超然于物外。苏轼也是最后一个试图将价值同文学统一起来的知识分子,后来的程朱理学则否定了文与道的直接联系。
评分一部由博士论文扩充而成的思想史,丰富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详细梳理了士人价值观由文学-历史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脉络,清晰精细。 我不觉翻译有什么大问题,确实部分长句比较诘屈,但是并不影响阅读,各种观念和范畴译得都是准确的,也是用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