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 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 。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三十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 约翰.厄普代克说。
此译本由全本书店提供翻译校对,有别于先前的杂志版。
马克·斯特兰德 Mark Strand (1934-2014),美国诗人,散文家,译者。1990年当选美国年度桂冠诗人。以《一之暴风雪》获得1999年普利策诗歌奖,,另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奖。主要作品包括诗集《一之暴风雪》,《更暗的》《黑暗的港口》,散文《词语的寒暄》,《霍珀》,《夜之书》等。
即使在我们觉得最可怕、最疯狂的时代里,对美的永恒的渴望也总会得到满足。 ——波德莱尔 霍珀的画有很强的叙事性,让人忍不住去联想前因后果。劳伦斯·布洛克甚至还找来一帮作家为霍珀的画配上小故事,编成一本名为《光与暗的故事》的短篇小说集。不过,诗人马克·斯特兰德的...
评分“他的画作描绘了一个与我们的现实微微有些差异的世界。然而,仅以人们对20世纪前半叶美国生活变化的满意与焦虑来解释大多数观者于画前的这种强烈反应,也有些勉强。霍珀的绘画并非社会学文献,亦非不快的,抑或其他同样模糊的用以建构美国心理学的情感寓言。在我看来,霍珀的...
评分斯特兰德说,他写这些绘画,一方面,是为了澄清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是为了撇去人们在霍珀画作上的添加。所以他用的是减法,还原。没有任何理论的切入,没有任何意义的脚手架。 只是一种原始的观看。近乎天真的观看。“如是,如是”的指指点点。就像里尔克在1907年的秋天,遇...
评分“他的画作描绘了一个与我们的现实微微有些差异的世界。然而,仅以人们对20世纪前半叶美国生活变化的满意与焦虑来解释大多数观者于画前的这种强烈反应,也有些勉强。霍珀的绘画并非社会学文献,亦非不快的,抑或其他同样模糊的用以建构美国心理学的情感寓言。在我看来,霍珀的...
评分三星,一星给画作,一星给印刷,一星给前言。 文字部分大篇幅为对每幅画作画面内容的描述,以及少部分作者个人对画作的解读。本希望书如其名——“寂静的深度”,能有更多基于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介入关于表现与感知更加深入的探讨,是我想多了哈哈。 全篇最妙的文字出在前言,...
很薄的一本书,封面的色彩跟实际效果图有严重的偏色,内文纸也不是很容易打开的那种,拿到书觉得不值。以后不会买了。
评分可信。人物皆在等待;光,皆附着在物上(所以不是时间性的而是时空性的);梯形、三角推动的运动的趋势(这个趋势与人物的状态反向);“光源”中的某一缕在霍珀的画中提炼为目光,搭接着画框之外,而我们看画的人,正在框外;《空房间里的光》中,窗户横档的影子消失在房间里。
评分可信。人物皆在等待;光,皆附着在物上(所以不是时间性的而是时空性的);梯形、三角推动的运动的趋势(这个趋势与人物的状态反向);“光源”中的某一缕在霍珀的画中提炼为目光,搭接着画框之外,而我们看画的人,正在框外;《空房间里的光》中,窗户横档的影子消失在房间里。
评分光的旨意,主要存在于过于厚重的黑影里。
评分作者对Hopper的解读过于单调。选品过于个人口味,并不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