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 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 。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三十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 约翰.厄普代克说。
此译本由全本书店提供翻译校对,有别于先前的杂志版。
马克·斯特兰德 Mark Strand (1934-2014),美国诗人,散文家,译者。1990年当选美国年度桂冠诗人。以《一之暴风雪》获得1999年普利策诗歌奖,,另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奖。主要作品包括诗集《一之暴风雪》,《更暗的》《黑暗的港口》,散文《词语的寒暄》,《霍珀》,《夜之书》等。
Hopper使用颜色的习惯恰恰切中近几年大家的低饱和度喜好。我尝试先不去看画评人的语言,只面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那是你独有的一份体验,很难得,你想找人分享一下,却又怕别人没有耐心听。 这本小册子的纸是真不错,让我想多买点书了。尽管搬家的时候会很难受,但是只要有安闲...
评分观察者的位置 霍珀的画作边界感十分明显。他画的所有内容,都会有一个观察者的视觉主体,比如画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意象、视线延伸的焦点、一个色块等。他最擅长的,是设置一个矛盾的场景,在动态的时间流逝与静态的空间几何中,把观察者放在那个位置里,体验时间、空间、情绪、...
评分Hopper使用颜色的习惯恰恰切中近几年大家的低饱和度喜好。我尝试先不去看画评人的语言,只面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那是你独有的一份体验,很难得,你想找人分享一下,却又怕别人没有耐心听。 这本小册子的纸是真不错,让我想多买点书了。尽管搬家的时候会很难受,但是只要有安闲...
评分斯特兰德说,他写这些绘画,一方面,是为了澄清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是为了撇去人们在霍珀画作上的添加。所以他用的是减法,还原。没有任何理论的切入,没有任何意义的脚手架。 只是一种原始的观看。近乎天真的观看。“如是,如是”的指指点点。就像里尔克在1907年的秋天,遇...
评分像Hopper这种知名度的画家,对他的批评有时就像是对自我审美的否定。虽然Hopper的画无疑是美的,但我依然对它有种不详的冷静态度。 我第一次见的hopper画作是某个杂志上印刷的《阳光里的女人》。这幅画冷酷孤寂深沉,有点像电影里某个定格的瞬间。但就像他所有的画作一样,这幅...
非常精致。喜欢光哲的译文。霍珀的画,很好奇bacon会怎么看呢
评分斯特兰德的解读和霍珀的画一样有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清晰”。不过翻译在我看来,有点小问题。译者似乎太注重译文的典雅,反而失去了准确和流畅。
评分可信。人物皆在等待;光,皆附着在物上(所以不是时间性的而是时空性的);梯形、三角推动的运动的趋势(这个趋势与人物的状态反向);“光源”中的某一缕在霍珀的画中提炼为目光,搭接着画框之外,而我们看画的人,正在框外;《空房间里的光》中,窗户横档的影子消失在房间里。
评分室外阳光暴烈,房间里冷气丝丝作响,房间的外墙是面大玻璃,阳光毫无阻碍地照进来,投下一地光影。很喜欢译者的笔触,就像作者语言里的安静和克制。画面里的空间在被叙述延展,凝固的光影中是无尽的过往。读《寂静的深度》时,书还没有出版,读的是译者在豆瓣的电子版,反复读过几遍。看到有书籍出版了,实在是好。
评分作者对Hopper的解读过于单调。选品过于个人口味,并不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