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北京,城市建筑与朝廷政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能否把北京看成一座“政治的建筑”?这个“政治的建筑”是如何被设计和构筑而成的?中国人如何在构筑房屋、营造城池、贯彻大规模水利土木工程等各种尺度上设计空间布局?长城、大运河、帝国京城及紫禁城宫殿的建造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它揭示了权力的运行,美的形式,还是关于人的存在的世界观?本书以考察明清北京的建筑为基础,试图解答这些问题,并探讨普遍的中国传统的空间布局方法的某些方面。
朱剑飞,天津大学学士,伦敦大学博士,墨尔本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建筑理论、历史、设计研究,已出版《中国空间策略》《现代中国建筑》两本英文著作,并主编了中文文集《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理论研究》。
朱剑飞先生的书本身写的很好,运用新文化史的方法,讨论中国北京城的空间策略,很透彻,角度也很新颖。但是这个翻译一点不敢恭维,读起来很吃力,大量句子只是按照英语习惯转换成汉语,而不是翻译成中国语言习惯,费力的读完,常常不知所云,可惜了一本书。希望后来有更好地学...
评分原文发表于《世界建筑》2005年第1期 一 如何将西方现代理论、中国古代理论,以及中国古代的范例结合起来,并进行互相的比较和检验,这是我们建立一套完备而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朱剑飞博士的近作《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Chinese Spatial Strategi...
评分 评分编者按:朱剑飞教授所著《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 1420-1911》中文版由诸葛净翻译,并已由北京三联书店于2017年8月出版。本文为译者所作的序,在深入介绍该书结构与主要论点的基础上,从问题、方法、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该书对当今中国建筑学界所具有的意义。本文曾略作...
评分编者按:朱剑飞教授所著《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 1420-1911》中文版由诸葛净翻译,并已由北京三联书店于2017年8月出版。本文为译者所作的序,在深入介绍该书结构与主要论点的基础上,从问题、方法、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该书对当今中国建筑学界所具有的意义。本文曾略作...
第一部分(1-3章)谈社会地理,没有吸收风水学成果和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显得平庸;第二部分(4-7章)谈政治建筑,优点是引入不少西方社会空间理论来分析北京,比如空间句法理论、圆形监狱理论,但得出的结论还是有点夹生,不痛不痒。倒是第三部分尤其第9章对中西形式构图法进行比较,算是推翻了以往认为“大臣在乾清门早朝达到高潮”的说法,更深刻的触摸到了紫禁城的空间魅力。
评分朱剑飞的书本身写的很好,但是这个翻译一点不敢恭维,读起来很吃力,大量句子只是按照英语习惯转换成汉语,而不是翻译成中国语言习惯,费力的读完,常常不知所云,可惜了一本书。
评分建筑+历史+社会学的交叉学科作品,逻辑明朗、优美,适合有点知识基础的人做业余读物。翻译只能说是基本达意,有些不太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
评分p207 咸丰的弟弟是恭亲王奕䜣,不是怡亲王。
评分唔母校的老師不黑說不過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