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飞行员拉里结识了一名爱尔兰战友,对方为了掩护他而牺牲。面对战友冰冷的尸体,拉里第一次产生对人生的怀疑:“人在死的时候,真的死得很彻底。”
战争结束后,拉里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进入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对人生的终极探求使他抛下了一切,从巴黎出发,遍游世界各地,循着无私与弃绝之念走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
他没有野心,对名利也毫无欲念;无论成为何种社会名流都令他厌恶;于是,他或许很满足自己选择的生活,只做好他自己就已足够。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25—1965.12.15),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后弃医从文;在现实主义文学没落期坚持创作,并最终奠定文学史上经典地位;倡导以无所偏袒的观察者角度写作,包容看待人性;1946年,设立萨默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年轻作家;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Companion of Honour称号;1965年12月15日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
1 一切要从1993年那个夏天说起。 那年我11岁,即将度过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成为一名初中生。 因为长时间打游戏机,我已经戴上了一副超过三百度的眼镜。 与此同时,我很善于应付考试,也就是说,我的学习成绩有些好。很多成年人因此产生了误会,当着我父母的面,既赞许又痛惜地...
评分《刀锋》虽然写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背景主要在一战后的欧洲,但却是一本很容易读下去的小说,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毛姆通过几个人物传递出的价值观和生存之道,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觉得有温度,像身边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像自己。 这是一个英国人眼里的“美国人在欧洲”。一个...
评分1897年,法国画家高更最喜爱的孩子阿丽娜因肺炎去世,悲痛欲绝的高更创作出了油画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这三个如同孩子般的问题,却是哲学上的终极问题。而毛姆也以高更为蓝本,创作了一部探讨艺术与生活矛盾性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而...
评分1897年,法国画家高更最喜爱的孩子阿丽娜因肺炎去世,悲痛欲绝的高更创作出了油画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这三个如同孩子般的问题,却是哲学上的终极问题。而毛姆也以高更为蓝本,创作了一部探讨艺术与生活矛盾性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而...
评分最近重看了一遍刀锋。 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书挺欢乐的。毛姆一向对各种现象都很宽容(虽然他的作家笔记写的颇刻薄),嫌弃拉里穷的伊莎贝尔,家庭幸福且富有,逃离拉里规律生活情愿喝酒吸毒玩男妓的索菲,也就轻飘飘变成无名女尸。 每个人都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子,这还真是...
这世间每个人,每种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活法自有不同的乐趣和苦恼,我羡慕身在凡尘之中,心在凡尘之外的拉里;也羡慕通透的伊莎贝尔;喜欢自暴自弃、纵情享乐、自暴自弃的索菲;心疼对社交与高贵优美的生活有着近乎偏执的埃利奥特;也喜欢从容不迫贯穿全文的优雅作者。 后面的内容中关于拉里与作者很多哲理性、宗教性的探讨近乎不明所以,作者一直在借拉里的口向我们探讨人生的意义、如何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很喜欢。
评分耐着性子终于把结尾扫完了。不喜欢。GET不到。写作手法也不喜欢。
评分“我的一个朋友”系列
评分85分。毛姆叔叔到晚年也写不动了呀……小说本身是很好看的,但是主题松散,想要写一本关于救赎的小说,没想到仅仅写成了一本群像小说、一本作者自己的见闻录与人物传记的混合体罢了。自然主义对毛姆叔叔的影响很大,他太过分注重描写人物的行为及其外在动机,对内在原因则寥寥数笔轻描淡写,我觉得这也是毛姆之所以算不上一流小说家的原因之一。 韦清琦老师的译本是无可挑剔的,感谢韦老师的凝练文笔,因为他我们才不用晃膀子。 主题到后期就散了。放飞自我的一本小说。
评分拉里,闲逛的一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