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将为天下裂

道术将为天下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循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7-15
价格:CNY 3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991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汉宋之争
  • 张循
  • 历史
  • 清史
  • 清学史
  • 中国哲学
  • 哲学
  • 道术
  • 天下裂
  • 哲学
  • 思想
  • 历史
  • 文化
  • 批判
  • 觉醒
  • 变革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政治或思想角度分别对“汉宋之争”进行的研究已经不少,本书则将此二角度结合起来考察,并提出新的解释。有别于前贤较多注意高层的统治者,本书将眼光向下看——“汉宋之争”不仅是少数专业“学人”探讨的学术问题,同时也是大量一般“读书人”广泛参与的热门话题。“读书人”往往因为对科举之学抱有不同态度而沾上汉宋的意气之见,正是他们的不断卷入使得汉宋的争辩成为弥漫一世的风气。少数专业学人的“汉宋之争”则属于思想史的问题——当儒学发展至清代“汉学”的阶段,考据的兴趣被激起而难以扭转,与义理、德行等层面之间愈发离异乃至分道扬镳,由此呈现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局面。然与此同时,作为整体的“儒学”的理念依旧强固,又绝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真正出现。既难以抑止考据的兴趣,又必须限制这种兴趣的发展以防止它同义理、德行等层面脱节,清代汉学(家)始终处在这种内在的紧张之中。此即“汉宋之争”在思想史上的含义。可以说,“汉宋之争”是儒学在清代的新发展给自身带来的新问题。

作者简介

张循(1978— ),四川成都人,复旦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2015—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人。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西部项目课题各一项。代表性论作有《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义理与考据之间:蒙文通先生的经学历程》等。

目录信息

【目录】
道术将为天下裂——清中叶“汉宋之争”的一个思想史研究
一、引言/2
二、不读汉宋书,也争汉宋学:清代汉宋之争“风气”的形成/20
(一)科举之业与汉宋之争/22
(二)读书人与学人的两个世界/38
三、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双重含义/67
(一)汉学与理学的对立/71
(二)汉学的内在紧张/84
四、汉宋之争与清代宋学家的汉学化/115
(一)“植之本属汉学”118
(二)从“汉宋之争”到“今古之争”/128
(三)宋学家汉学化的原因/134
(四)对一个既有解释的回应/144
五、化解紧张的努力与无奈:陈澧及其汉宋调和论/167
(一)陈澧汉宋调和的性质/170
(二)“两分之”与“两通之”:陈澧汉宋调和的两种方案/176
(三)“所学不可以语人”:陈澧的处境/189
六、结语/207
附录 义理与考据之间:蒙文通先生的经学历程/226
参考文献/275
后记/29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过往以人物和学说为中心的思想/学术史研究中,“谱系”总显得过于清晰、整齐,好像提到宋代就不得不说理学、朱陆之辨,提到清代就不得不说“汉学”与“宋学”,自然也就绕不过“汉宋之争”。 从上世纪初梁启超讲汉学兴于“反理学”,到世纪末余英时用“道问学”、“尊德性”...

评分

在过往以人物和学说为中心的思想/学术史研究中,“谱系”总显得过于清晰、整齐,好像提到宋代就不得不说理学、朱陆之辨,提到清代就不得不说“汉学”与“宋学”,自然也就绕不过“汉宋之争”。 从上世纪初梁启超讲汉学兴于“反理学”,到世纪末余英时用“道问学”、“尊德性”...

评分

在过往以人物和学说为中心的思想/学术史研究中,“谱系”总显得过于清晰、整齐,好像提到宋代就不得不说理学、朱陆之辨,提到清代就不得不说“汉学”与“宋学”,自然也就绕不过“汉宋之争”。 从上世纪初梁启超讲汉学兴于“反理学”,到世纪末余英时用“道问学”、“尊德性”...

评分

在过往以人物和学说为中心的思想/学术史研究中,“谱系”总显得过于清晰、整齐,好像提到宋代就不得不说理学、朱陆之辨,提到清代就不得不说“汉学”与“宋学”,自然也就绕不过“汉宋之争”。 从上世纪初梁启超讲汉学兴于“反理学”,到世纪末余英时用“道问学”、“尊德性”...

评分

在过往以人物和学说为中心的思想/学术史研究中,“谱系”总显得过于清晰、整齐,好像提到宋代就不得不说理学、朱陆之辨,提到清代就不得不说“汉学”与“宋学”,自然也就绕不过“汉宋之争”。 从上世纪初梁启超讲汉学兴于“反理学”,到世纪末余英时用“道问学”、“尊德性”...

用户评价

评分

#顺着由尊德性入道问学的思路,认为汉宋之争本质上是汉学内部的一场争论。第一章可以说最有趣吧。

评分

穷经与进德,考据与义理,关键是我感觉其中有些话语显得牵强

评分

循师的大作终于出版了。记得当年上经学史专题,循师板书过他论述汉宋之争源自汉学内在紧张的关系图,又说一个相关的观点是他读博士的时候,有一天在树下散步时悟出来的。那几年跟他学习,大多接受他对于汉代思想和清学史的观点,以致现在,虽然已经不学历史了,那些“经学家”们的大义还能略知一二。不过知识总有缺憾,负笈北游,才知道魏晋隋唐一段的经学历史十分重要,我们那时却从未接触过。到现在,已经没有机会补上了。

评分

穷经与进德,考据与义理,关键是我感觉其中有些话语显得牵强

评分

把清代的汉宋之争分为两层, 从而解释第二层汉宋之争是清代汉学的“内部紧张”,并最终促成了儒学的分解。部分论点的材料似乎无法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