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蘇珊•桑塔格全集”一種,為桑塔格第二部長篇,一部閃爍著卡夫卡式光芒的心理驚竦小說。迪迪,顯微鏡公司職員、一位“很難不討人喜歡,連災難也會避他三分”的好好先生、曾經自殺未遂的離異男子,一次齣差途中,在隧道裏殺死一名鐵路工。一切發生得那樣隱匿而平靜,以至於他無法確認此事的虛實。在搖擺的車廂裏,他愛上一位盲女以求慰藉。從此他與心魔搏擊,試圖逃離真相。在死亡的誘惑和負罪感下,虛弱的迪迪再次進入那條黑暗的隧道求證,可怖的謀殺再現,他也終於步入瞭死亡之匣……
蘇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國作傢、評論傢、女權主義者,當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一位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的公眾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傢”。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及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
苏珊*桑塔格被誉为当今美国知识界“全才”和“良心”,2004年12月28日卒于纽约。她有着有别于寻常女作家的文风,并不纠缠于软绵绵的感情问题,她的目光更长远敏锐激越,她关注着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用真心说话,也是颇受争议的女权主义评论者(现在我都不敢提女权主义了)。...
評分1 夹在意识流和普通叙事之间的尴尬风格。 2 太啰嗦、太多无用文字了。读起来没有节奏感。 3 一些典型的哥特元素:长统袜,吊带裤,损毁的玩偶,病态的身体;还有最后那个女尸。似乎在日本动漫中常有出现。不知这类元素的最初来源是哪里呢? 但是本书中这些元素流于表面,权作装...
評分 評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他有生命,但是从来没有活过。他只是一个生命的租客,到了时间,就得搬出去。 不知道什么才是他自己,永远采用一种“**的迪迪”的状态过活,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爱情中。 读着这部小说 ...
迪迪並非真正地活著,而是隻有一條生命,他隻是棲身於生命之中,到頭來一切都會耗盡。
评分浮生自有幾多麵,各在天涯心在間。 無為真能使人廢,假日慵懶質效淺。 愛情貴在邂逅處,不在浮生癡癡纏。 人生百年匆匆過,迴首兀兀追窮年。 —— 人生,很重要的是保持自我,努力! 迪迪旅行誤殺人,心理拷問揪人心。 畢竟無人曾注意,難過自己悔恨心。 ——SS第二部小說,覺得心理描寫極好!
评分幾個夢境的描寫很齣彩。
评分評價並不高的一本,可能對抑鬱癥瞭解之後會多些共鳴,寫的更多是中産的焦慮。被批評的點在於不知所雲,雖然現在當作心理小說來看,但是對於意識的捕捉和放大,自然而然會運用模糊的隱喻和生硬的比喻意象,好在能把握大體的綫索:如何走嚮死亡,麵對死亡。
评分請上演一齣不由自主的獨角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