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与美帝国(大学译丛)

大众传播与美帝国(大学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赫伯特·席勒著 刘晓红
出品人:
页数:1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3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760374
丛书系列:大学译丛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传播政治经济学
  • 美国
  • 新闻传播
  • 历史
  • 赫伯特·席勒
  • 社会科学人文
  • 社会科学
  • 大众传播
  • 美帝国
  • 大学译丛
  • 传播学
  • 政治传播
  • 文化研究
  • 国际关系
  • 社会影响
  • 媒体权力
  • 意识形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批判传播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它首次联系大传播的两大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全面剖析美国大众传播的结构与政策。作者以其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独立立场,紧扣现实问题,广泛地从工业和政府方面汲取信息,批判地研究美国的信息机构和产品如何被用来支持其在全球的帝国政治。此书有助我们理解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进而理解美国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议程设置结构。

作者简介

赫伯特·席勒(1919-2000),长期从事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分析家。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思想的管理者》、《文化公司》以及《信息与经济危机》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评价“较差”的原因是内容上觉得还行,但翻译真的是一言难尽啊,我读的时候眼睛扫过去那翻译不通顺的基本跟没看一样,只能读着看才勉强集中注意力。读到一半想弃掉,但因为老师推荐勉强读下去,但真的是。。。略失望。 不知道是出版删减掉一部分还是现在保留的...

评分

全球传播伦理要求新闻媒介对全球范围内的受众负责,呼吁在跨国新闻报道中,通过不同伦理的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在平等、自由、互惠、互爱、互谅、和平、美善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能达成全球共识的普世性新闻伦理范式。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媒学院教授克利...  

评分

信息的传播是顺应时代需求而出现的产物,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先发达起来的国家之一,其信息传播的需求自然会随着一些客观因素而出现。最先出现的是广播,其次是电视。广播在出现之初和制造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联系,后来随着当时世界格局形势的变化,广播也带有军事意味,作为军...  

评分

评价“较差”的原因是内容上觉得还行,但翻译真的是一言难尽啊,我读的时候眼睛扫过去那翻译不通顺的基本跟没看一样,只能读着看才勉强集中注意力。读到一半想弃掉,但因为老师推荐勉强读下去,但真的是。。。略失望。 不知道是出版删减掉一部分还是现在保留的...

评分

评价“较差”的原因是内容上觉得还行,但翻译真的是一言难尽啊,我读的时候眼睛扫过去那翻译不通顺的基本跟没看一样,只能读着看才勉强集中注意力。读到一半想弃掉,但因为老师推荐勉强读下去,但真的是。。。略失望。 不知道是出版删减掉一部分还是现在保留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原著1968年写的,92年做了修订。50年前对美国资本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分析十分有前瞻性,这几十年来美帝国对全球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完全印证了他的分析。当年分析用的例子虽然已经陈旧了,但是得出的论断我们现在随手都能把FB ,TW的例子放进去,依然成立。

评分

直观感受:看完之后没有那么反对媒体审查制度了,颠覆了我对新闻自由的笃定。本书给了一个反向思考的角度并罗列出了若干举证:自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价值观;美国的节目追求商业性,注重风险管理多于创新,艺术角度上讲非常欠缺,但是传播威力很大;各个国家都在控制美国节目的传播,英加日都制定相关政策(日本在发展技术,保护民族文化上做到非常好);发展中国家面对侵略性很强的美国文化产品的入侵,很难保护好民族文化。由于时代关系,本书缺少了这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即社交媒体章节和同质化之后逐渐走向异质化。再次总结了一下美国价值观:自由,煽情,获取观众注意,成功学,消费主义。另外还再次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

对六十年代广播电视传播的分析很多可以套用在对互联网的分析中,换句话说这本书当今的意义更多的是角度、思路或者说立场的启发。当然,原本的分析看起来也更像情感上的控诉。

评分

很好读,思维还是有些简单化了,把美国以外看得太单纯太被动,把美帝看得太铁板一块

评分

在席勒看来,美国媒介—文化部门的产品虽然不再是国际市场的唯一来源,但仍然是主要来源,它对世界各地受众的行为和价值观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类产品的首要目标就是宣扬、推进和销售消费主义,因此,它成为跨国商业组织扩张的理想工具。 媒体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既得利益方,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近年崛起的网络新媒体,无一不受商业化赢利逻辑的驱动。商业化的推动力是“大挥霍者”,因此资本大肆鼓吹消费主义,利用传播媒介赋予消费行为本身意义,并使其成为消费的目的。用鲍德里亚的话讲是:“消费主义时代的消费不再是针对实体的消费,而是针对于意义系统的消费”。市场经济中的人成为超乎所有想象的信息接收者,个体不过是现代技术创造的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的靶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