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導言1
         一、 問題的提齣1
         二、 糧食部門改革的經驗研究5
         三、 本書的結構安排12
         上篇  從市場走嚮計劃控製:糧食統購統銷政策(1949—1978)
         第一章  駕馭市場製度: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糧食市場調控政策(1949—1952)21
         第一節  引言21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政策的多重目標22
         第三節  政策工具的探索性運用及其對市場交易關係的調整25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市場調控的成效:總體的評價31
         第五節  政策經驗與討論35
         第二章  從市場到計劃控製:糧食統購政策的確立(1953—1957)38
         第一節  引言38
         第二節  1953年的糧食危機與政策決策層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決策與製定41
         第三節  對統購政策實施的價格激勵功能障礙的消解:糧食市場是如何消失的?46
         第四節  糧食政策執行的閤約規則變化:對市場功能的替代性製度安排52
         第五節  糧食徵購政策執行過程中農民的抵製:國傢的迴應及對交易成本的控製60
         第六節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確立的初期效應63
         第三章  糧食危機、獲取權與1959—1961年睏難時期的再解釋68
         第一節  引言68
         第二節  睏難時期的齣現及其性質:測量和解釋70
         第三節  1959—1961年睏難時期的原因探究:一個係統的再解釋74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86
         第四章  糧食政策的短暫退卻及其底綫(1961—1966)89
         第一節  引言89
         第二節  睏難時期對中央政策決策層糧食政策觀念的影響90
         第三節  1961年之後糧食政策的退卻92
         第四節  包産責任田製度的試驗及其夭摺:從安徽省的經驗看政策退讓的底綫101
         第五節  糧食政策調整的積極效應及其評價106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係統的強化(1966—1976)111
         第一節  引言111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糧食政策的製定邏輯:供需係統的不穩定性112
         第三節  公社製度下糧食政策實施的扭麯問題:市場控製、徵購與儲備等策略性行為119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糧食生産與流通政策的效率特徵124
         第五節  簡要的結論與討論129
         第六章  糧食微觀生産組織的集體化與統購統銷政策的耦閤——對公社體製下糧食生産效率的爭論與再解釋132
         第一節  引言132
         第二節  糧食微觀生産組織的演變及其製度的效率特徵:一個結構化的解釋模式133
         第三節  公社製度的微觀基礎:對生産隊組織的經濟學解釋140
         第四節  勞動激勵與集體行動的效率:對生産隊組織的社會學解釋144
         第五節  統購統銷政策與公社體製下糧食産量和效率變動的比較:對理論假說的檢驗147
         第六節  解釋公社體製下糧食生産效率的理論價值:基本命題及其推論152
         第七章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進一步解釋及其理論啓示158
         第一節  民主集中製下糧食政策變革的權力與決策規則158
         第二節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變遷的主流觀念邏輯159
         第三節  進一步討論與理論的延伸164
         下篇  傢庭承包製下糧食政策市場化改革(1979—2008)
         第八章  傢庭承包製下的價格雙軌製:在市場與計劃之間(1978—1991)169
         第一節  引言169
         第二節  1980年之後政府主流觀念的演化170
         第三節  1979—1984年期間的政府主流觀念與1985年的糧食政策改革173
         第四節  價格雙軌製的製度特徵與社會福利分析:糧食政策的新古典主義基礎185
         第五節  簡要的小結194
         第九章  價格自由化改革的嘗試與迴歸雙軌製(1991—1997)199
         第一節  引言199
         第二節  1986—1992年期間的政府主流觀念與價格雙軌製202
         第三節  1992—1994年期間的價格自由化改革212
         第四節  一個簡要的評述218
         第十章  政策變革的路徑依賴、國有部門尋租與政策失靈——1998年糧食改革的經驗226
         第一節  引言226
         第二節  價值目標與效率的緊張:黨的十五大之後政府主流觀念的強化227
         第三節  1998年糧改政策實施的依據、方案及其經濟含義:進一步討論240
         第四節  作為政策工具與公共機構的國有糧食部門:壟斷市場收購的另一種解釋249
         第五節  糧食部門尋租行為的經濟模型和學術文獻中的論述255
         第六節  1998年糧改政策運行的實際效果、問題及其退卻261
         第七節  結束語270
         第十一章  多重目標、政策變遷與轉軌策略的選擇:2001年之後的中國糧食部門改革276
         第一節  引言276
         第二節  入世與黨的十六大之後糧食政策的政治經濟約束條件的變化277
         第三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與2004年糧食政策目標優先序的調整283
         第四節  糧食産量目標政策的實施及其決策的計量檢驗289
         第五節  我國糧食直補政策實施的地區差異及其麵臨的問題298
         第六節  糧食訂單的締約難題及糧食産業治理的組織改進311
         第七節  2004年政策變遷的經濟思想理論基礎:轉軌策略的政治經濟學328
         第八節  簡要的小結336
         第十二章  結論與評述344
         第一節  政府主流觀念對糧食政策目標之決定344
         第二節  政策變遷的主流觀念模型的解釋與其他經典解釋模式的比較351
         第三節  若乾命題討論的延伸356
         參考文獻361
         附錄圖錶索引389
         後記393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