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在世界逐步数字化的时代里,当个体对生活之真实及诸乐趣渐失信心,在极具欺骗性的电脑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误导下,他会采取极端的犯罪暴行以寻求精神的解脱和痛苦的宣泄。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这些随机杀人者全部是青年男性。那么,我们生存的机器智能时代,问题少年为何易化为校园枪杀案元凶?随机杀人犯心理为何如此阴暗?数字时代为何反而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迪勇于探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贝拉迪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比弗•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欧洲知名作家、理论家,意大利自主主义运动的最重要核心人物。1976年创立私人电台 Radio Alice;1980年,与法国心理分析学家菲利克斯•瓜塔里密切合作。著作有《工作时的心灵:疏离到自主权》《起义:谈诗学与经济》《未来以后》等。
1关于书名 这本书原题为《Heroes:Mass murder and suicide》,直译为“英雄:大屠杀与自杀”。作者在本书的序言里解释了此一书名的寓意,“英雄”二字起于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威于1977年发行的专辑《英雄》,而德国艺术家、文化理论家黑特·史德耶尔在他的《荧屏上的卑琐者》...
评分看完这本书,我专门翻找了一下这本书编辑的名字。虽然我不知道那几个名字里具体是谁撰写了封面文案,但特别想深情地说一句:“辛苦了,同志!”这本书的封面文案成功提炼了本书最吸引普罗大众眼球又貌似发人深省的卖点,通俗又深沉,猎奇又普世。等勾起的热情遇到真正打开这本...
评分超爽的。 大家脆弱的腦神經到底經不經得起思考:甚麼是英雄、死囚、好人與壞人。 逼視那些常人眼中覺得「好恐怖」的事件 整理出精闢、得體、有點令人心寒但又覺得如果真的理解這一層了再怎麼害怕也沒有用的分析。 好像民族英雄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變成魔鬼 而在那些無差別隨...
评分超爽的。 大家脆弱的腦神經到底經不經得起思考:甚麼是英雄、死囚、好人與壞人。 逼視那些常人眼中覺得「好恐怖」的事件 整理出精闢、得體、有點令人心寒但又覺得如果真的理解這一層了再怎麼害怕也沒有用的分析。 好像民族英雄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變成魔鬼 而在那些無差別隨...
中文名与正文无关,英文名以为是心理学分析,实际上让我想起了被GRE阅读支配的恐惧。本以为可以对个体挖得更深,但实际上是夹杂私货的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批判(?)然而逻辑性较差,批判也没有拿出很好理论做支持。可要说一点共鸣也没有也不客观……3.5吧
评分中文名与正文无关,英文名以为是心理学分析,实际上让我想起了被GRE阅读支配的恐惧。本以为可以对个体挖得更深,但实际上是夹杂私货的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批判(?)然而逻辑性较差,批判也没有拿出很好理论做支持。可要说一点共鸣也没有也不客观……3.5吧
评分欧洲左派怪异文人的博客文集,都是批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各种独狼枪击案的古怪文章,“符号资本主义、巴洛克主义”之类的怪词横飞,思维偏激,愤世嫉俗,估计是那种典型的爱激动的意大利人,总体看实在缺少冷静深刻的理性分析和成熟沉稳的客观立场(这点还不如知乎上的若干社会学文章),这位无名学者关心社会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但过于激动的情绪化文字只会影响自己的说服力
评分#译名入坑系列。感觉是那种写很烂的博士论文,无数的引文,无数的话头,最后居然以啥用没用的建议作结。作者未免也太拿自己当回事儿了吧
评分标题和实际内容不是一回事……标题很娱乐,实际内容很学术很严肃。并且主要是通过社会现象,探讨人类之生存困境,并不是要分析变态杀手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