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被广为称赞,而他科学家、博物学家的身份却被忽略了100多年。1847年,在结束两年的隐居生活后,梭罗摇身一变,回到故乡康科德镇,转而沉迷于阅读田野的语言。此后的十余年间,留下了长达万余页的原始笔记。《野果》就经由这些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
与《瓦尔登湖》充满哲思不同,《野果》少了几分沉敛和说教,笔调清新,一百多节植物课悠然静逸,是用舌头和脚步就能读懂的散文集。这本书中,梭罗以近乎日记的形式详尽描述了散步途中见到的各种野果,记录它们的开花、结果、成熟,果子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与昆虫、松鼠、鸟之间的关系,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梭罗在其中倾尽了心血与深情,虽文字朴实无华,却深情款款,深藏哲理,在1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他对大自然满怀神圣感的热爱。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十九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思想家,自然主义先驱、超验主义的代表。与爱默生亦师亦友,崇尚大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简单生活,重视精神层面。梭罗创立了一种新文体,通过对生活简单的描述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瓦尔登湖》即是代表。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在去世后才出版,比如《野果》;生前只出版过两部,其一便是《瓦尔登湖》。
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河上一周》《野果》《种子的信仰》《缅因森林》,政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没有规则的生活》等。
梁枫 | 梭罗《野果》译者序 我花费半生方才知晓,该去哪里寻找最早绽开的花。 ――《梭罗日记》,1852年6月15日 梭罗在我的心目中,首先是一位有点古怪的邻居。他的故乡康科德镇,与我马萨诸塞州的家相距不远。对于新英格兰这片土地,梭罗始终怀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爱,坚信此地“...
评分梭罗的《野果》也许很容易被草率地当成一部普通的博物类书籍来阅读。仅从对植物的观察和记录的角度看,《野果》就毫不逊色于许多博物类书籍,但同时,它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又远非它们所能具有的。 这本《野果》大约写于1850年,在自费出版了《河上一周》并完成了那本更为著名的...
评分也许你对植物一窍不通,可能梭罗所描述的一八五几年的美国早已不复存在,又或就是连现今中国的乡野也无法找寻曾经遍地果实累累的影踪,可是这都不无法阻挡你来领略这本书籍所带来的别样震撼。 踩着梭罗的脚步,随着梭罗的心脏,那是对于自然的一种真情流露和赤城热爱。流连忘...
评分显然,梭罗到了这个年纪还对自然世界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很难得。 只是译文实在谈不上喜欢。 呼唤中国有翻译大师。
评分梁枫 | 梭罗《野果》译者序 我花费半生方才知晓,该去哪里寻找最早绽开的花。 ――《梭罗日记》,1852年6月15日 梭罗在我的心目中,首先是一位有点古怪的邻居。他的故乡康科德镇,与我马萨诸塞州的家相距不远。对于新英格兰这片土地,梭罗始终怀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爱,坚信此地“...
看梭罗写各种野地里的果子,好多我没听过没见过的,馋的不行。不过想到梭罗没吃过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火龙果山竹榴莲我也就心理平衡了。这本书要是有配图就更好了。
评分博物学家梭罗(但…不该配些图吗?美其名曰植物科普
评分博物学家梭罗(但…不该配些图吗?美其名曰植物科普
评分1850年夏,梭罗搬进了父母家的阁楼顶层。在这里,他每天除了写作和阅读,还会进行长时间的散步。第二年,他着手画表格、列目录,标出每一季要注意观察的植物和自然现象。九年后,梭罗开始提笔撰写《野果》。
评分着急的是认识的果子太少了 尤其欣赏梭罗的自然观 诶 可是 放眼望去 自然也没有 无山无水 叹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