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被广为称赞,而他科学家、博物学家的身份却被忽略了100多年。1847年,在结束两年的隐居生活后,梭罗摇身一变,回到故乡康科德镇,转而沉迷于阅读田野的语言。此后的十余年间,留下了长达万余页的原始笔记。《野果》就经由这些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
与《瓦尔登湖》充满哲思不同,《野果》少了几分沉敛和说教,笔调清新,一百多节植物课悠然静逸,是用舌头和脚步就能读懂的散文集。这本书中,梭罗以近乎日记的形式详尽描述了散步途中见到的各种野果,记录它们的开花、结果、成熟,果子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与昆虫、松鼠、鸟之间的关系,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梭罗在其中倾尽了心血与深情,虽文字朴实无华,却深情款款,深藏哲理,在1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他对大自然满怀神圣感的热爱。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十九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思想家,自然主义先驱、超验主义的代表。与爱默生亦师亦友,崇尚大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简单生活,重视精神层面。梭罗创立了一种新文体,通过对生活简单的描述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瓦尔登湖》即是代表。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在去世后才出版,比如《野果》;生前只出版过两部,其一便是《瓦尔登湖》。
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河上一周》《野果》《种子的信仰》《缅因森林》,政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没有规则的生活》等。
当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这本书时,有些惊讶,在我印象中梭罗没有写过这么一本完整的书。读到译者的引言知道,梭罗临终前并未完成《野果》这本书,之后这本书的手稿经过辗转被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在此之前手稿已被转手多次,顺序也被打乱,除此之外,梭罗的笔迹潦草,很难辨认,...
评分如果你看到我看这本书,也许会莫名其妙,这都是些什么啊?再翻多几页,更加不明白,怪癖吗?怎么会把这种书看得津津有味?然而,我却如获至宝,而且品味始终如一,7年前在10元一本的书摊里淘了本《种子的信仰》,和这个风格类似,当时翻了几页就决定买下了,每晚读得爱不释手,...
评分结束《瓦尔登湖》中的隐居生活,梭罗回到自己的故乡。随着四季轮转,寻找、观察、品尝着新英格兰大地上众多知名与不知名的野果,用自己笔记录它们的出现、繁盛、姿态、分布和与环境、虫鸟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它们的观感与利用。梭罗的文笔是世所公认的优美,即使写植物,也...
评分读了两遍,唯一遗憾的地方是书中无插图,很多植物只能凭想象。在一百多年前的美洲大地上繁衍着那么多美丽神奇的果子,令人神往,不知现在尚存否?而我们所处的神州大地,恐怕很难再找到童年时熟悉的野果了,一切都面目全非了,一切让位于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梭罗地下有知,不...
评分看了梭罗的《野果》,发现有趣的很。之前看不进去《瓦尔登湖》,想来还是自己太小了。这本书和我想象的植物观察不太一样,但我却发现这才是最适合我了解植物的一本书。看着梭罗日记式记录的植物观察,经常短短几句就结束了,接着下一个日期已经是一年或几年之后了。他的观察很...
着急的是认识的果子太少了 尤其欣赏梭罗的自然观 诶 可是 放眼望去 自然也没有 无山无水 叹气
评分没有配图真的太没实感了,感觉看天书,80%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
评分没有图 办公室里读得昏昏欲睡
评分因为想象,所以感到幸福。
评分这是作者继《瓦尔登湖》的新作,主要写了作者见到的各种野果。(内容真的只有果子)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读起来心里软软的,作者对于野果的描写画面感极强。 •如果认为我这样未免显得格调不够,且听我引用古代波斯国王赛勒斯的一句话:‘佳果丰饶之地,绝非英雄勇士之出处,此乃天意。’ •“草莓”这个名字实在有点土气,因为只有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人们种草莓时才会把稻草铺在土上。对拉普兰人和奇普维人来说,这名字实在不咋的。还是印第安人起的名儿好—心果。仿佛天意似的,初夏时咬开一个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颗红彤彤的心,勇气豪情顿时油然而生,一年余下的漫长日子里就能面对一切,担当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