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与族本——新出简帛与古书形成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锐关于古书成书问题的研究专著。该书将新出简帛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比对与分析,讨论古书的形成过程,上至古书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下至某一本书成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通过对《尚书》《老子》《文子》等古籍和篇章的专题分析,举例归纳总结了古书形成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每个论点下都罗列前人的各种研究观点,条分缕析,作出理性的分析评价,提出古书成书中的“同文”和“族本”现象,完善了关于古书形成的研究理论。该书是近年来古书成书研究领域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
李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李学勤、廖名春等大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学术思想史,主要论著有《“六家”、“九流十家”与“百家”》《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是每一篇都读完了,多标记几个已读激励自己
评分锐男神的阅读量和吐槽功力我能吹一辈子。。
评分三五星,很善于指陈问题所在。根据作者的论断,前人的思路总难免流于线性,但合书一想,还是不知道除了复杂之外又能怎么想,族本、古书佚失观几乎是在破坏同文关系,而且以“思想”为根基究竟稳定性又在哪?早期文献不能有一个认识根基?这个时代的简帛和六朝写本又是大不一样了,或许后者仍是以“钞本”称呼更妥帖?
评分不是每一篇都读完了,多标记几个已读激励自己
评分前代學者從事先秦思想史及子學文獻研究,必以「先入之見」爲主。在個人識見指導下進行定性研究,再與具體考證結合起來(此即李零所謂「大道理管小道理」),才有可能描繪出歷史圖景。前人先見時有弊病,該書即就此進行補充。 然此種細密分析僅能對前人研究進行補充、修正,而非開創新見的途徑。間有切中前人之弊者固然足資啟發,而具體結論上未免治絲益棼之虞。若欲在具體問題研究中求簡明可靠,則莫若謹守語文學、文獻學層面的定點,而思想史的既有研究僅作爲參考,然治思想史者必然不可如此。思想一途既有此內在缺陷,故於早期中國文明研究而言,只能居於輔助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