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以來6個世紀人口的發展一直是從事曆史學、經濟學、人口學的學者及思考中國人口與曆史、中央地方政權體製運作、人口與土地諸問題的讀者關注的重要問題。何炳棣先生關於上述問題的精彩論述無疑使本書成為海外漢學研究的經典之作。在何氏之前,從未有一位學者通過追溯人口術語的製度內涵的演變來理解分析已有的人口數據,並對移民、地區經濟開發、農作物改善、賦稅製度、土地使用權、自然災害對人口發展的影響做齣透徹細緻的分析。該書在學術研究上裏程碑式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中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視角仍可啓發當代人對中國發展的思考。
何炳棣,1917年生於天津市,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4年考取瞭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史,195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史博士學位。之後,何炳棣先生逐漸轉入國史研究,成績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選為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代錶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明清社會史論》《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讀史閱世六十年》等。
关于本书,总体上说是好评如潮。我觉得此书澄清了几个概念:1、户、口、丁;2、亩、纳税亩。重要的思路有:1、考察关于这些统计数字被制作出来的机构和程序;2、考察各种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程度。一种态度,就是不轻易相信权威。
評分这本书以方志为基础研究自明初以来的人口变化。其基本问题是试图从方志中找到中国人口变化的真实图景。然而,该书表明,这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中国的官方史料并不可靠,而地方的记载虽然更为详细,但往往也忽视了许多细节。 评价:这本书功底扎实,确实好过黄仁宇的书。...
評分说起生育。多子多福,劳动力,损失率都是原因,但从信仰的角度我觉得也是可以探讨的。古代广大文盲的信仰,反观今天农村你一定有所了解对吧?那种对阴阳二世界的态度,侍死如侍生的教诲与习惯有多么顽强!即便大城市稍微偏一点的地方中元节晚上路口也是火光点点吧! 这是出于对...
評分一 最近几年,人口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单独二胎、全面二胎、全面放开;然后发现这些举措对人口增长的用处已经不大了,年轻人不恋不婚不生倾向凸显;于是对未来人口的悲观情绪蔓延,已经有人在用人口预测曲线来赌国运。还有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上上下下都越...
評分本書最重要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嚮都為解決明清以來的人口問題作齣瞭重大意義的論述。實在是研究明清史所不能無之書,對丁與口僅僅是納稅單位而非人口單位的敘述醍醐灌頂。作者認為許多中外學人認為人口因素是明代滅亡的基本因素,但在他看來並非如此。這一點讓我深思。難以想象這是一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著作。
评分按需。
评分看瞭一周左右。原著精彩,譯文流暢,一點沒有學術著作的艱澀之感。全書最值得稱道的與其說是第二部分,倒不如說是第一部分對人口數據的分析和批判,重點分析瞭這些人口數據是怎麼産生的,以及它們在何種程度上是可靠的,不光推進瞭學術前沿,同樣造福後世學人,實在是良心之作。天災、人禍、作物、土地,以及人口編審過程中各方勢力的勾心鬥角,這一切,都隱藏在這看似平淡的人口數據背後,而終於被盡數鈎沉齣來瞭。何先生的治學與人品非常值得尊敬,最近會慢慢讀何先生其他的研究著作吧。
评分偉大作品
评分研究的紮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