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仁学构想

新仁学构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牟钟鉴
出品人:
页数:22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3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2382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儒学
  • 牟钟鉴
  • 思想史
  • 儒家
  • 新仁学
  • 伦理学
  • 哲学
  • 道德
  • 社会思想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
  • 价值理论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仁学为儒家思想之精华,回溯仁学自孔子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接续孔子仁学的源头活水,集历代儒家学者的仁学智慧,尤其彰显孟子和谭嗣同弘扬仁学的贡献,参考当代新儒家和儒学研究学者对仁学的思考,广泛吸收诸子百家和西学之长,面对现今时代的种种问题,探索仁学的新理论形态,提炼出新仁学的三大命题、十大专论。三大命题:以仁为体,以和为用(新仁学的体用论);以生为本,以诚为魂(新仁学的生命论);以道为归,以通为路(新仁学的大同观)。十大专论:仁性论、仁修论、仁德论、仁志论、仁智论、仁礼论、仁事论、仁群论、仁力论、仁艺论。同时,本书运用新仁学回应当代人生困境、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国民教育、文明对话、生态文明的挑战,充实新人文主义的内涵,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者简介

牟钟鉴,男,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著名学者。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尼山圣源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中国宗教学会顾问、国家图书馆国情咨询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宗教事务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中心及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等。由牟钟鉴教授创立的“民族宗教学”和“新仁学”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反响,极大推动了我国宗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创新。主要著作有《中国宗教通史》(合著)、《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涵泳儒学》、《在国学的路上》、《宗教?文艺?民俗》、《探索宗教》、《老子新说》、《中国道教》(主编兼作者)、《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合著)、《中国宗教与文化》、《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合著)、《中国哲学发展史》(重要作者之一)等专著十余部,主编《民族与宗教》等。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或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解宗教问题。2012年,获得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设立的国际奖项——“孔子文化奖”。

目录信息


绪言
第一章 仁学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
一、孔子对礼文化的贡献
二、先秦时期仁学的诞生与发展
三、五经中与仁学相关的思想
四、两汉的仁礼之学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儒学
六、隋唐时期的儒学与仁学
七、宋、元、明时期仁学在复杂态势中发展
八、清至辛亥革命,仁学出现历史性变化
第二章 当代新儒家学派对仁学的思考
一、当代新儒家先驱学者
二、新生代儒家学者
第三章 新仁学构想的基本思路
一、以仁爱为核心理念,突出生命哲学的主线
二、以孔子儒家为主,吸收诸子百家之长而加以综合创新
三、以孔子儒家为主,吸收西方文化之长,使新仁学具有鲜明的当代精神
四、新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三题
五、新仁学的义理分疏:十论
第四章 新仁学的三大命题
一、以仁为体,以和为用
二、以生为本,以诚为魂
三、以道为归,以通为路
第五章 新仁学的十大专论
一、仁性论
二、仁修论
三、仁德论
四、仁志论
五、仁智论
六、仁礼论
七、仁事论
八、仁群论
九、仁力论
十、仁艺论
第六章 新仁学与当代新人文主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现实感很强,但也弱化了思辨性。却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评分

现实感很强,但也弱化了思辨性。却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评分

现实感很强,但也弱化了思辨性。却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评分

现实感很强,但也弱化了思辨性。却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评分

现实感很强,但也弱化了思辨性。却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