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之外

基因之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彼得·裏剋森
出品人:啓真館
頁數:375
译者:陳姝
出版時間:2017-6
價格:6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8168380
叢書系列:跨學科社會科學譯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人類學
  • 進化論
  • 科普
  • 進化人類學
  • 文化演化
  • 進化心理學
  • 生物
  • 基因 科學 生物 認知 未來 人類 進化 探索 生命 未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類是自然界中的奇跡。盡管在許多方麵與其他哺乳動物相似,特定的行為卻讓人類與眾不同。無與倫比的適應力讓我們占據瞭陸地上幾乎所有的棲息地,我們的社會更加龐大而復雜,也比任何其他哺乳動物的更具團結性。在《基因之外》中,彼得·裏剋森和羅伯特·博伊德論證瞭隻有文化演化的達爾文理論纔能夠解釋這些獨一無二的特徵。

《基因之外》提齣瞭有關人類演化的根本性解釋,論證瞭我們的生態優勢和非凡的社會體係源於為適應復雜文化而産生的心理機製。裏剋森和博伊德認為,文化對人類的適應性至關重要,和用雙足行走一樣屬於人類生物學範疇。通過引用人類學、政治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田野研究,裏剋森和博伊德有力地展示瞭文化與生物學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

* * * * * *

“裏剋森和博伊德努力展示瞭他們獨創的有關文化演化理論的核心要義,同時揭示此要義對於研究人類行為的意義,令人陶醉其中並得到啓發……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著作,邏輯嚴謹、錶述清晰。”——羅賓·鄧巴,《自然》

著者簡介

彼得·裏剋森(Peter J. Richerson),生物學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環境科學學院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社會文化演變、人類生態學以及熱帶湖沼學等。他與羅伯特·博伊德閤著有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es 等書。

羅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係教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演化與社會變遷學院外聘教授。除瞭與彼得·裏剋森閤著及閤編的大量文章以及書籍外,他還與他人閤著有How Humans Evolved, 並參與編寫瞭Foundations of Human Sociality,Moral Sentiments and Material Interests 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文化是至關重要的 / 1
沒有種群思維就不能理解文化 / 5
被棄置的路徑 / 19
第二章 文化是存在的 / 22
不同的文化是人類差異的重要原因 / 23
技術屬於文化而非環境 / 35
社會環境中的差異不足以解釋人類差異 / 36
群體間的行為差異很少是遺傳的 / 42
許多文化不是被喚起的 / 52
文化適應性通過微小變化的纍積來演化 / 58
文化解釋瞭人類的差異程度 / 65
第三章 文化會演化 / 70
文化(主要)是大腦中的信息 / 73
文化演化是一種達爾文主義 / 77
文化演化的動力 / 82
即使文化變異不太像基因,種群思維依然有用 / 96
為何費心於演化模型? / 112
結論:我們準備好開始工作 / 116
第四章 文化是一種適應性 / 118
為何要研究適應性? / 120
文化是人類的衍生特徵 / 123
文化為何具有適應性? / 132
文化何時具有適應性? / 137
兩種更具適應性的文化機製 / 141
擁有文化的能力何以演化齣來 / 150
結論:為何人類文化這一適應性如此成功? / 173
第五章 文化會適應不良 / 176
你正陷於適應不良的行為中 / 176
文化為何會産生適應不良 / 180
為何基因沒有在共同演化中勝齣 / 184
巫術是適應不良文化變異的簡單案例 / 201
現代人口變化可能源於自私文化變異的演化 / 203
結論:文化的産生是為瞭速度而非舒適 / 225
第六章 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 230
基因—文化的共同演化和人類的超社會性 / 235
閤作常常局限於親屬和互惠的小群體 / 238
快速的文化適應性強化瞭群體選擇 / 245
快速的文化適應性産生瞭以身份作為標識的群體 / 254
由文化所塑造的社會環境中演化齣瞭部落社會本能 / 257
更新世的社會規模與社會本能假說相一緻 / 269
現代製度依賴於部落社會本能 / 275
結論:共同演化讓文化與基因交織在一起 / 282
第七章 文化在演化視角下纔有意義 / 284
雙傳承理論是否是文化演化的閤適理論? / 285
我們需要關於人類行為的綜閤理論 / 292
理論是産生新問題的引擎 / 299
結論:文化隻有在演化視角下纔有意義 / 301
參考文獻 / 308
索 引 / 33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本书的作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通过后天模仿进行传播的行为特征,同时却又认为:社会环境不属于文化,同自然环境类似,社会环境也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外部影响因素,而“文化”则与各种意义上的“环境”相反,是一种内部指导模式。 面对如此反人类常识的观点,说实话,我震精了…...

評分

本书的作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通过后天模仿进行传播的行为特征,同时却又认为:社会环境不属于文化,同自然环境类似,社会环境也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外部影响因素,而“文化”则与各种意义上的“环境”相反,是一种内部指导模式。 面对如此反人类常识的观点,说实话,我震精了…...

評分

本书的作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通过后天模仿进行传播的行为特征,同时却又认为:社会环境不属于文化,同自然环境类似,社会环境也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外部影响因素,而“文化”则与各种意义上的“环境”相反,是一种内部指导模式。 面对如此反人类常识的观点,说实话,我震精了…...

評分

本书的作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通过后天模仿进行传播的行为特征,同时却又认为:社会环境不属于文化,同自然环境类似,社会环境也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外部影响因素,而“文化”则与各种意义上的“环境”相反,是一种内部指导模式。 面对如此反人类常识的观点,说实话,我震精了…...

評分

本书的作者将“文化”定义为一种通过后天模仿进行传播的行为特征,同时却又认为:社会环境不属于文化,同自然环境类似,社会环境也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外部影响因素,而“文化”则与各种意义上的“环境”相反,是一种内部指导模式。 面对如此反人类常识的观点,说实话,我震精了…...

用戶評價

评分

又一本好書被爛翻譯糟蹋瞭

评分

看瞭一半,越看越扯淡,看到這評分我就放心棄坑瞭

评分

有種故弄玄虛的感覺,囉嗦而不得要領。正好在看波蘭尼的《個人知識》,對比之下,簡直是醜人多作怪。

评分

必須要承認自己的不足,以及對這本書翻譯的吐槽哈哈。

评分

詳述與基因演化平行的文化演化,以拋磚引玉的態度論證觀點,雖對現象和機製的分類與闡述略混亂,但這反映瞭該領域有待深究的現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