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作者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系教授、著名中国史专家。
彭慕兰与《大分流》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关于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及其性质的研究可谓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其研究的关怀与温度虽随着政治风浪几经起伏,却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从三十年代的社会史论战,到建国以来的史学界在意识形态指导下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二...
评分 评分此书作者彭慕兰是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加州学派”代表人物,曾担任美国历史学派会长。我认为彭慕兰先生的《大分流》这本书并不能够被称为完全的社会学著作。而更像是对于18世纪前后中国与英国的经济历史视角的分析。 18世纪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道路分道扬镳。英国走向了工...
评分 评分周锡瑞老师以前的1500字命题作文,我就不介绍书了。 十年之后,当彭慕兰先生《大分流》一书仍被不断提及和争论时,即便是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也不会不承认此书的经典意义。诚如许多学者已经提出的批评那样,我认为彭氏在此书中即便不是刻意“抬升”了中国各方面与西欧不相伯仲...
听书。1800年前后英格兰和中国江南经济的比较,得到西方与中国的分流并不是制度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只不过是地理上的机缘巧合。
评分三星半历史学内容...经济学再加半星…洋洋洒洒…基本上就是说大分流之前欧洲和中国没什么区别…有也是中国领先...然后大分流后欧洲或者说英国怎么通过煤及其资源所在地与经济中心联系而走上工业革命的(另,这部分论证特别特别少)这本书大部分来论证大分流前欧洲的经济体系和消费体系之类的...作者还提到了生态制约...估计是对伊懋可观点的一个接受和回应...呃??大概是西方中心论的荼毒太深...所以每个学者都要花很大功夫在论证欧洲在大分流前多么多么落后??(但如何大分流才应该是重点啊!!)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作者彭慕兰通过比对中国的江南地区与西欧的英格兰,发现在社会经济指标、市场经济自由度、奢侈品消费还有金融、经济政策四个维度上两个地区都处于同一个水平;英格兰与江南地区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达到承载极限的问题。即这两个地区同样具备所有产生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潜力,并且也都一样面临着突破局限的困难。 但因为两个偶然因素,煤矿和美洲殖民地,英格兰解决了这个生态难题并开始了新的增长。英格兰的煤矿靠近核心经济区,且在开采过程中因需要排水而产生了对蒸汽机的需求,这带动对蒸汽机的改良并推动其得到普及;其次,英格兰拥有广袤的美洲殖民地,解决了因为地少人多而产生的生态问题,使得英国可以将它本土的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这帮助英国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实现了人口与生活水准的双增长。
评分比较的视角太重要了,比如黄宗智论证了中国农业的内卷化,但彭慕然加入欧洲的数据比较,中国并不更加“内卷”。则内卷化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也重新设置了地理开发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后因果联系,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介入,即“联系”。但有一段不可遗漏,竞争性政府的作用,布罗代尔式的“资本主义”。
评分有待完善 还是地缘至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