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

大分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彭慕兰
出品人:
页数:488
译者:史建云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49469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历史
  • 比较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彭慕兰
  • 经济
  • 政治学
  • 社会学
  • 大分流
  • 历史
  • 经济
  • 分化
  • 全球
  • 发展
  • 贸易
  • 社会
  • 变革
  • 格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系教授、著名中国史专家。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帝制时代的中国文明是领先的,然而却在清朝时代走向没落,然后一个掌握了历史规律的阶层通过革命,重新使得中国文明振兴起来。这种历史主义的叙述在波普尔看来是柏拉图的谬误,经过后来的黑格尔、马克思发扬广大,而又通过苏联被引入到了中国。 欧洲处于现在的支配地位是什么...  

评分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都是西方眼中神秘的,传言为“遍地黄金”的强大的国家。但自从在十八世纪以后,这种强大与优渥似乎渐渐发生了转移—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迅速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的强国。这种变化,以往的学者倾向于以欧洲为主的欧洲中心论,在“欧洲当时很强大的”...  

评分

评分

周锡瑞老师以前的1500字命题作文,我就不介绍书了。 十年之后,当彭慕兰先生《大分流》一书仍被不断提及和争论时,即便是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也不会不承认此书的经典意义。诚如许多学者已经提出的批评那样,我认为彭氏在此书中即便不是刻意“抬升”了中国各方面与西欧不相伯仲...  

评分

2017年3月29日晚,金陵读书会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专场的第二场沙龙——关于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一书的讨论沙龙如期举办。本期沙龙由钱竹林老师主讲,金陵读书的九位常务理事当中,有五人到场参加讨论,因而讨论气氛相当热烈。包括本书出版方——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钟志勤女士...

用户评价

评分

好看,值得一读

评分

加州学派彭慕兰的经典著作,虽然其中很多观点在后来受到了挑战,作者自己也作出了修订,但仍旧不能抹杀它作为经典和重要问题提出者的地位。 欧洲的英格兰与中国的江南,直到1800年左右基本情况仍是差不多的,并且面临着同样的生态问题和人口困境,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 土地是不会无故增加的,人口却一直在增长,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变革,那么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英格兰最终能够摆脱困境是因为:一、煤矿产地与经济核心区非常靠近,并且其自身特性助长了早期蒸汽机的运用;二、英国的殖民地使其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得以继续发展。如果英格兰没有美洲给它输出土地密集型的原材料、糖和棉花,最终它也会成为中国的江南,而工业革命的产生,又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了。

评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确实是不错的讨论,但经济只是其中一环,促成经济大分流的又是什么呢?最终还要归因到科技进步,是什么促成科技发展?究其根本是战争。在大分流的节点上中国一直处在自然经济下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这芽发了上千年也没长好。至少比起欧洲每天26个字母国互相打仗,咱岁月静好。火药发明出来多喜庆烟花爆竹新年快乐!人家反手就搞起火炮跟邻居互相轰。之后为了香料开启大航海用的也是咱的指南针,就不再只是欧洲内的战乱,还争抢殖民地,简直军备竞赛,你还烧木头呢人家已经上蒸汽船了,海上霸主一夜之间就换人。有钱有地有竞争有技术促成工业革命发生,很多技术都是从军备下放民间普及开的。回看大分流的节点上,我们闭关锁国搞海禁,没对比没伤害还是一亩三分地自己乐呵着,要什么生产效率?靠广州十三行那点贸易额?都不算参与全球化!

评分

暂时不怎么看得下去

评分

加州学派彭慕兰的经典著作,虽然其中很多观点在后来受到了挑战,作者自己也作出了修订,但仍旧不能抹杀它作为经典和重要问题提出者的地位。 欧洲的英格兰与中国的江南,直到1800年左右基本情况仍是差不多的,并且面临着同样的生态问题和人口困境,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 土地是不会无故增加的,人口却一直在增长,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变革,那么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英格兰最终能够摆脱困境是因为:一、煤矿产地与经济核心区非常靠近,并且其自身特性助长了早期蒸汽机的运用;二、英国的殖民地使其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得以继续发展。如果英格兰没有美洲给它输出土地密集型的原材料、糖和棉花,最终它也会成为中国的江南,而工业革命的产生,又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