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作者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系教授、著名中国史专家。
所谓的“有缘无分”说的就是和《大分流》与我。 还在念书时,在书店里、文章中和其他地方无数次遇见,甚至将它加进购物车好久,但始终也没真正拥有它。今天去单位图书馆,作为“副产品”借到这本书。似乎比之前见到的薄许多,不到400页。2003年版。 希望这部所谓“尔湾学派”...
评分 评分彭慕兰与《大分流》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关于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及其性质的研究可谓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其研究的关怀与温度虽随着政治风浪几经起伏,却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从三十年代的社会史论战,到建国以来的史学界在意识形态指导下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二...
评分帝制时代的中国文明是领先的,然而却在清朝时代走向没落,然后一个掌握了历史规律的阶层通过革命,重新使得中国文明振兴起来。这种历史主义的叙述在波普尔看来是柏拉图的谬误,经过后来的黑格尔、马克思发扬广大,而又通过苏联被引入到了中国。 欧洲处于现在的支配地位是什么...
评分新大陆、殖民地、原材料的输入、工业品的输出、宗主国国内矛盾的转移传递释放缓和(生态矛盾、人口矛盾等等)、马尔萨斯陷阱的规避——老话语的新的微观数据流阐释。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分流奔腾,各擅胜场,无谓优劣,活在当下——读后初感。
比较的视角太重要了,比如黄宗智论证了中国农业的内卷化,但彭慕然加入欧洲的数据比较,中国并不更加“内卷”。则内卷化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也重新设置了地理开发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后因果联系,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介入,即“联系”。但有一段不可遗漏,竞争性政府的作用,布罗代尔式的“资本主义”。
评分加州学派彭慕兰的经典著作,虽然其中很多观点在后来受到了挑战,作者自己也作出了修订,但仍旧不能抹杀它作为经典和重要问题提出者的地位。 欧洲的英格兰与中国的江南,直到1800年左右基本情况仍是差不多的,并且面临着同样的生态问题和人口困境,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 土地是不会无故增加的,人口却一直在增长,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变革,那么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英格兰最终能够摆脱困境是因为:一、煤矿产地与经济核心区非常靠近,并且其自身特性助长了早期蒸汽机的运用;二、英国的殖民地使其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得以继续发展。如果英格兰没有美洲给它输出土地密集型的原材料、糖和棉花,最终它也会成为中国的江南,而工业革命的产生,又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了。
评分西方与中国的分流并不是制度跟文化上的原因造成,只不过是地理上的机缘巧合而已
评分一家之言。
评分难读,专业性很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