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立柏(Leopold Leeb),教授、古典語文學傢。1967年生於奧地利,1985年進入大學學習哲學、宗教學及基督教神學。1988年至1991年在颱北輔仁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哲學。1995年在奧地利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到北京,考 入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班,師從湯一介先生和陳來先生,於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到2004年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進行翻譯和研究,並開始教授拉丁語、古希臘語和古希伯來語。2004年2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開設“拉丁語基礎”“古希臘語基礎”“拉丁語文學史”“古希臘語文學史”“歐洲中世紀文學史”“古希伯來語”等課程。
本書是奧地利學者、古典語文學傢雷立柏的破執之作。雷立柏紮根北京二十餘載,在這本書中,他以“世界公民”與“文化橋梁”的視角,將自己對北京深沉的感情傾注於文字,並憑藉其學貫中西的學識,旁徵博引,縱論古今,或從語言、文字、曆史、藝術、宗教等諸多細微之處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被淹沒的曆史,或以全新視角解讀那些為人熟知的曆史,在文化的相遇與碰撞中破除迷執。
命运的推手面目难测,阴差阳错我还是去了北京工作。在北大深研院呆了四年,无数次解释了“北京大学的学生为什么不在北京”这个绕口令式的问题后,我居然真的去了北京:生活,工作,抱着被子入眠。之前调侃时编的段子——“我在北大读了四年但是不知道北大正门朝哪里开”终于不...
評分本文载于2017年6月24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 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雪;编辑:张畅,张进。 原文出处 雷立柏:精神使人活 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Matteo Ricci(利玛窦)来到北京,进呈自鸣钟、万国舆图等物,以传授西方科学知识布道,同时把中国的科学文化推介到欧洲。 四百...
評分本文载于2017年6月24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 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雪;编辑:张畅,张进。 原文出处 中国人爱汉字,但我要“唱反调” 新京报:你在海峡两岸分别学习过繁体字、简体字。对大陆的简体字改革,你很支持? 雷立柏:在台湾,我的繁体字老师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士,...
評分 評分命运的推手面目难测,阴差阳错我还是去了北京工作。在北大深研院呆了四年,无数次解释了“北京大学的学生为什么不在北京”这个绕口令式的问题后,我居然真的去了北京:生活,工作,抱着被子入眠。之前调侃时编的段子——“我在北大读了四年但是不知道北大正门朝哪里开”终于不...
讀完改為三星。
评分罵他的人可能大多數隻是還尚且無法從另外的角度思考問題,沒能力聆聽不同的聲音。但事實上,這個把一生獻給文化傳播和發展的人是一位燃燈者,我的恩師,nec solus nec minus solus quam cum solus es!
评分書中提到轉換視角,關注“侵華”給我們帶來的,似乎能更好地活在世界。而“失去的”是否如灌輸的曆史所講,隨著涉獵和思考,心中其實早有答案。 學古典語言、想傳播多樣的醫療文化,是因為上雷老師的課。而要承擔的,雷老師比很多人承擔的都多。就像不做雷爸爸,是怕孩子問為什麼要學這些沒用的東西
评分知道瞭第一批赴歐留學的中國人鄭瑪諾(1645),第一個寫歐洲遊記的中國人樊守義《身見錄》,也被提醒在天主教裏隻能用“神父”或“司鐸”的尊稱(而不能用“神甫”),雖然對論文沒什麽實質幫助,但瞭解到在京傳教士的幾個來源與活動情況,隻可惜由於戰亂與信息中斷保留下來的資料太少。Ps.天主教傳教士讓我敬佩的兩點,一是語言功底,二是對誌業的虔誠、勤懇與嚴苛態度,有宗教信仰確實更自律吧。
评分“中國人無法承認鴉片戰爭和“不平等條約”為中國的現代化帶來瞭一些好處”???不信基督教,不承認人人都有原罪就沒辦法擁有國際眼光和世界胸懷?你侵略瞭我還要我感恩戴德???我不是民族主義者都想炸裂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