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喜、于立推荐!
各种社会现象,都是由人类行为汇集而成,社会科学的功能,就是针对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尝试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的前四讲,就是构建社会科学的基本架构。第五讲是案例分析,把基本架构和社会现象作一联结。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可以“以理解之”!法律的形成和变迁,也是社会现象之一。对于法律的基础,传统法学多是立基于道德哲学。相形之下,社会科学追本溯源,由初民/原始社会开始,描述法律的出现、性质以及道德的功能。第二篇的意义,是在第一篇的基础之上,建构“实证法学”。
正义的理念,贯穿法学和司法运作。由社会科学的角度,还有其他关键性的因素,对法学和司法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篇里,将探讨重要的影响因子:信息,是隐身于法学内部的主导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道理,要学好法律,最好先掌握学习的态度、方向和技巧。第四篇的各个讲次,就是针对“学好法律”娓娓道来。而且,更进一步阐明,如何体会法学的智慧结晶,如何优游于法学的智慧资产财富之中。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法学专业),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渐有成果。两岸四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他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本的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最新著作《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备受好评,并入选多种“年度最佳著作”榜单。
论经济解释法的逻辑基础 ——读熊秉元的《法的经济解释》 熊秉元教授的《法律的经济解释》是一本经典的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法律原理的著作。一是利用前四讲的篇幅,明确地标示出经济分析的基本架构。从学理上看,他利用“基本单位—行为特质—加总/均衡—变迁”的架构,一以贯之...
评分法律应当怎样学?法学又是一门什么学?熊秉元博士以一名台湾学者的视角,写出了《法的经济解释——法律人的倚天屠龙》,力图科普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法律人而言,虽未必全盘接受,倒是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本书分为分析架构、法律的由来、法内法外、游于艺四篇组成。从...
评分回归本原去看待事物 评《法的经济解释》 有幸拜读过熊秉元老师的大作《优雅的理性》、《正义的效益》,他的作品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把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得头头是道,不仅是外行和初学者的入门捷径,也是经济学界公认的好作品。这本《法的经济...
评分或许是从小看了太多港剧,现在一谈到法律,我就会想起正义女神忒弥斯,她头戴金冠、眼蒙黑布、身披白袍,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倚着束棒,浑身都散发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感,所有邪恶在她面前都会无所遁形。因此,就算是普通人,碰到法律也心存畏惧。 可是说起经济,则...
评分熊秉元教授,可算中国法律经济学第一人,这个第一,是就在为人熟知的圈子里被接受程度与与出现时间而言的。 一般来说,要接受法律经济学的概念,对于中国的大众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儒家虽号称有“孟轲”“荀况”两大派,然而对于好讲“仁义”的国人而言,还是性善论更招人喜欢...
两星半。
评分博士生涯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站在大陆“学者”的视角,和学术文章比语言的确很浅显,但思维、思路的确非常值得法学界借鉴,作者批评的问题也的确值得学界反思。做社科法学研究,还是以道德、正义等理念为基础,从法学的基本原则出发进行演绎,其差别犹如你相信西医还是中医一般。希望自己将来的研究西医化。
评分实用。20170820在乳山路图书馆借得
评分我可能是爱上作者了
评分法律经济学是门很实在的学科,从除弊到兴利,弱化冲突、增添福祉,彰显法律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