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布剋奬獲奬作品!曆時12年,終成戰爭與愛的史詩!
澳大利亞醫生多裏戈·埃文斯在二戰中成瞭日軍的俘虜。他每天在戰俘營的工作除瞭治療生病、殘疾的戰俘,還要負責從他們中挑選齣日軍規定的人數,去修建泰緬鐵路。在修建這條“死亡鐵路”的過程中,每天都有人因為毆打、飢餓、熱帶疾病和繁重的工作而死去。白天,多裏戈·埃文斯要想辦法營救那些在死亡綫上掙紮的戰友。晚上獨自一人的時候,他會想起人生中經曆過的唯一一次真正的愛情,日復一日地等待著艾米的來信。終於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而這封信卻改變瞭他的一生。
理查德·弗蘭納根的父親是二戰時期修建泰緬鐵路的日軍戰俘營中第335號戰俘。根據父親的經曆,弗蘭納根用瞭十二年完成瞭這部小說。
理查德•弗蘭納根1961年齣生於塔斯馬尼亞島,是當今澳大利亞最重要的作傢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名記者和製片人。他的每部作品都備受矚目,1994年的處女作《河流領路人之死》被《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評為“澳大利亞文學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1997年的第二部作品《一個巴掌能拍響》,在澳大利亞的銷量超過15萬冊,之後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入圍第48屆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
2001年,弗拉納根依據畫傢威廉•古爾德的經曆寫齣瞭《古爾德的釣魚書》,奪得2002年英聯邦作傢奬。2008年推齣《欲望》,獲得昆士蘭總理奬、西部澳大利亞總理奬和塔斯馬尼亞圖書奬,該書亦成為《紐約客》、《華盛頓郵報》、《倫敦觀察報》等報章雜誌的年度好書。
2014年,他憑藉《深入北方的小路》獲得布剋奬,本書被《衛報》稱為“大師之作”。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浩劫。但对于作家来说,二战无疑又是文学创作的宝库——各种极端状态,各种穷尽想象力也无法想象的际遇,各种被掩埋被隐藏的真实的人性可以挖掘。 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兰纳根的小说《深入北方的小路》,表面看起来...
評分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尤利西斯》丁尼生) 在位于泰、缅交界的他念他翁山脉与比劳山脉的原始森林里,曾有一条长达415公里的铁路,从泰国的北碧府,沿着小桂河左岸向西北方向延伸,经边卡三塔关,进入缅甸国境,到达缅甸毛淡棉镇南部的丹彪扎亚。这条铁路名...
評分不快乐的人除了过去一无所有。 这是埃文斯的回忆之书。在虚构里展现非虚构,弗兰纳根给读者描绘了我们经常会忽视的一部分人——战俘。关于二战时期澳大利亚人的故事我们听得可能不多,它丰富了我们对此的知识。 小林一茶的俳句串起了二战中澳大利亚籍战俘的肖像画,加害者与受...
一條通嚮死亡的小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戰爭的創傷,孤獨的心靈;多裏戈與風車的決鬥;毀滅與重建。意識流的寫法,俳句的標題,把復雜的人性完美呈現。
评分2017年已讀111:典型的“高開低走”,前麵幾十頁幾乎可以稱得上驚艷,多綫並行,夢囈般的意識流,如詩的節奏與意象,閃耀著動人的幽微的光。這種曆經生死迴顧來路的寫法,也讓我們心生期待,知道必定會有更多的秘密與故事等待揭示。作者雖然寫戰爭,但卻說戰爭“在人性和非人性的區分之外”,那是一個如露水般掙紮的世界,那是每個人生命中最漫長而冷酷的寒鼕,作者用書寫的方式為那些客死異鄉已被遺忘的名字招魂,戰前戰後,敵對雙方彼此各異卻同樣被改變的命運,凸顯瞭戰爭的荒謬與無意義。整體來說,戰爭前後的綫索有點韆頭萬緒,作者想要呈現的太多,反而有些衝散瞭整體的錶現力。尤其後半段癌癥、車禍、多年後的重遇、大火中的奮力求生、謊言與和解等橋段,讓這本書走嚮流俗,有點浪費瞭這麼好的題材與開篇。
评分以俳句作為書名和章節名來討論日本的殘忍和美真是極妙。這大概就是我想看的戰爭小說吧,這條“綫”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進程,一個通嚮地獄的行旅,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他寫的不是戰爭,而是人類。
评分“恐怕那看不見、未命名的熾烈渴望或許是生命的本質”,“失去瞭你愛的人,世界多麼空虛。”——不僅僅是關於戰爭,本年度我讀過的最佳愛情小說。
评分友情預告一下, 理查德·弗蘭納根最近要來中國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