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作者天才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成名作。
★波拉尼奥作品版图里的重要作品,处于波拉尼奥作品文学三角的顶端。
★进入《2666》的一把钥匙,波拉尼奥作品必读。
★与《2666》有可查证的关联:
虚构了同一个城市 圣特莱莎。
在第二部分中提及阿琴波尔迪。
在一场对话中,2600年被指为不祥之年。
在2666的笔记里,波拉尼奥说过,“2666的叙述者是阿图罗•贝拉诺[《荒野侦探》主人公]。2666就要煞尾了。朋友们,就说到这里吧。这是我所做的一切,我全部的生活经历。如果我还有力气,肯定会哭上一场。阿图罗•贝拉诺跟各位说:永别了!”
-
《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写给失败一代的情书
永远年轻,永远荒唐地悲伤
-
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酒精、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
《荒野侦探》是波拉尼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甫出版即一鸣惊人。1999年获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智利国家图书协会大奖等,也因此让波拉尼奥扬名国际文坛,从此跻身拉丁美洲一流作家之列,称他为最具原创性、自马尔克斯以来最重要的作家。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波拉尼奥在文景
《荒野侦探》(Los Detectives Salvajes)
《2666》(2666)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Last Evenings on Earth)
即将出版
《护身符》(Amuleto)
《美洲纳粹文学》(La literatura nazi en América)
《荒野侦探》的结构像香肠,加西亚•马德罗的故事束住了这本书的两端,让这本本来完全可能无头无尾、无休无止的庞杂之书有了开端和结尾。利马和贝拉诺的经历如肠衣,包裹住丰富的馅料。没有肠衣、线头,就做不成美味的香肠,不过香肠的滋味主要还是在馅料里。在酣畅淋漓、充...
评分罗贝托·波拉尼奥于1953 年出生于智利的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的很多落后小镇度过童年时代。父亲莱昂· 波拉尼奥是一个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维多利亚· 阿瓦诺斯在学校教数学和统计。后来,波拉尼奥很少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代。据母亲说,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阅读,七...
评分当读过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那些作品,你就会懂得波拉尼奥的伟大。当大多数人还沉醉在“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令人难忘的开头引领起的拉美文学最绚丽多彩的巅...
评分毫无疑问,即使在不了解作者背景的情况下阅读本书,不论是就结构还是文字来看,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拉美风格。从结构方面来说,本书和略萨的《酒吧长谈》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拆得七零八落,再按照作者的某种意愿组成起来。不同的是,虽然两者都想表达的是某一时...
评分当读过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那些作品,你就会懂得波拉尼奥的伟大。当大多数人还沉醉在“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令人难忘的开头引领起的拉美文学最绚丽多彩的巅...
“你可以用一首诗向一个女孩求爱,可是却无法用一首诗来留住她。甚至一场诗歌运动也无济于事。”
评分一本伟大而又奇诡的小说,其语体的开放性、文本的外延性在第二部分做到了极致,在这部分跨度二十年的采访录中,波拉尼奥将一切细节揭微显隐,放大了命运的无序性,穷尽了生活的一切可能,用断点拼贴的方式描绘出了一座纵横交错的历史迷宫,它筋络密布,有些是死路,更有一些通向了庞大的奇观。历史的余烬下,青春只是一场轻贱的骗局。
评分一切以喜剧开始者将以一部无声默片结束…
评分四年后在酒吧 在咖啡厅 在街头 一点一点试图假装贴近作者的生活第二次读完第二部分,有几处真的长歌当哭四顾骸骨,被生活几乎击倒的闷拳也不知是哽咽还是喝彩四面袭来
评分青春=做爱与做诗,然后人生会把青春磨蚀到这两件事都做不成。待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