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复礼 朱维铮 阎崇年郑重推荐
新增2017版作者前言
剑桥中国史作者、明史大家——司徒琳
以翔实之笔,绘南明十八载风雨巨变
以洞彻之眼,察明朝数百年溃败根基
————————————————————————————————————
本书的目的是回答“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这一问题。由此出发,作者所讨论的是明朝世袭君主统治失陷后18年的历史进程中所映射出来的溃败根源。 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主要把明朝由强变弱的原因归结为“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作者同时注意到以上两点并不是唯二把明朝引入灭亡的原因,近代经济变迁的也是原因之一,但朝廷内部冲突造成抵制外力的失败仍是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而这内部冲突的根源,在朱元璋太祖从一开始设计官僚制度时就已埋下。随着时间推移,文官内部的党派纷争、在外武官战斗力沦为平庸,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司徒琳(Lynn A. Struve)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已退休)。主要研究领域为17世纪的政治与思想史、东亚与世界史研究、中国研究文献学与史料学。主要著作有《南明史》《明清之争(1619—1683):史学史与资料指南》《来自明清巨变的声音:虎口下的中国》《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重点的明清变迁(上下卷)》等,《剑桥中国史》作者之一。
南明历史一直是我的知识空白区。 之前,很想当然的认为,清军把北京攻破了,崇祯死了,清军就拥有了天下。 然而,王朝的交替哪里有这么简单?而且清军又属于异族入侵,非中华正朔,反抗一定非常激烈。 那个时期的天下局势,应该与宋、金时期类似。 可惜,南明不是南宋。 南宋,...
评分看完了司徒琳的南明史,比顾诚老先生的客观。我更喜欢这本。 顾诚老先生是站在皇汉的立场上,而司徒琳就站在中立的立场,所以观点不偏激,这也是外国人治中国史好的地方。其实史可法也不过是站在官僚的立场上看问题罢了,并没有那么不堪。史可法、何腾蛟都挺厉害的。 而且看司...
评分看完了司徒琳的南明史,比顾诚老先生的客观。我更喜欢这本。 顾诚老先生是站在皇汉的立场上,而司徒琳就站在中立的立场,所以观点不偏激,这也是外国人治中国史好的地方。其实史可法也不过是站在官僚的立场上看问题罢了,并没有那么不堪。史可法、何腾蛟都挺厉害的。 而且看司...
评分1、 司徒琳在《南明史》中总结明朝覆灭的两大根源,也是伴随着明朝从始至终的两大体制弊端。一是,文武之间无法取得统一和协调(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军人的贬抑);二是,大臣们在如何作为皇帝的辅弼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这两个弊端从政治体制的内部结构着想,很有独到性。 ...
评分美国学者司徒琳的《南明史》,初版于1984年,是继谢国桢先生的《南明史略》之后,海内外出现的第二本关于南明史的学术论著,自1992年引入中国之后,再版不断。近期,世纪文景再次推出这本书的新版,足以证明尽管问世已经三十多年,这本书之于当今海内外的南明史研究,仍然有着...
从南明政权内部视角讨论南明无法存继的问题,归结到两点,一是文武官掣肘,一是皇帝无良人辅弼。
评分美国学者司徒琳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部关于南明史的学术论著,以清晰流畅的笔法,还原了南明各个政权从产生到衰亡的全过程,在论述过程中,紧紧围绕“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这一问题线索而展开,并将造成明朝灭亡的两大原因——文官武将间的内耗与皇帝缺乏有效辅弼,追溯到明朝肇兴之时,让人信服。
评分从制度层面解析了南明的失败,文武之争和党政。南明,就是一个大组织虽败的典型样本。
评分得到听书,体验感比顾老滴版本略差
评分没有感情的南明史,能看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