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 -
●独家收录民国三十四年版沈复年谱
●《浮生六记》问世百年流传海内,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两百多种版本并行于世。
●“此次译注,所依底本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此版为俞平伯根据光绪四年《独悟庵丛钞》版与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版校勘。同时参考了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 年‘幽兰珍丛’版、中华书局 2015 年苗怀明评注版。”——周公度
- -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林语堂
【作者简介】
沈复
清代布衣文人、画家、园艺师。字三白,号梅逸。
生于苏州书香世家,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中年之后家庭频遭变故,与爱妻芸娘颠沛流离,历尽坎坷。
饥寒交迫中,芸娘病故,沈复悲痛欲绝,后随友人四处游幕。
46岁时,他写下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百年来流传海内外,至今已有两百多种版本,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译者简介】
周公度
知名诗人、作家。
主编《诗选刊》、《佛学》月刊长达十年。2016年签约作家榜,隐居沈复故里苏州,历时半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版,译文简洁典雅,保留古文韵律之美,各界读者口碑热传。
沈复这人,总体来说是个很失败的家伙。 沈复是一个无能的小清新屌丝,进不足以做入世将相,退又不能伴青灯古佛。在老爹的庇护下,尚能每日不思进取,以小清新的生活乐趣为中心来打发时间,插花、游山玩水、搞搞业余的高雅艺术和老婆。可是一旦被赶出家里,就发现自己连独立门户...
评分最近在读 《浮生六记》 巴掌大的小书 每晚窝在被窝里 艰涩的阅读 文言的字句 床头没有小灯 吊灯 光线投下来 总是暗色的阴影 很多时候 就这样 枕着浮生六记睡着了 梦里依稀是他们的生活 沈三白 芸娘 闲情逸致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沈复 字三白 浮生六记 写的是他的日子 他悼...
评分 评分学校里有一本《浮生六记》是和《秋灯索忆》收在一起的。保存本库暗且幽长,惯来是无人的。有时候去了,连门上的锁都未下,还需自己扭了进去。那书簌簌的收在架上,薄又破软,只是字体颇大,看起来还清爽。 你看《秋灯索忆》,简直有点诧异。蒋坦一生都没什么作为,到头来不过...
评分各位好,经鉴定本文并无剧透,请放心阅读。 我是该版《浮生六记》的编辑, 写作这篇小文,是想给诸位读者朋友增添一些阅读的趣味。 A. 本次出版所选底本系开明书店民国三十七年第六版, 参考林语堂英译本(外研社1999年1版1印)、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本、霜枫社民国...
没想到仅读译文都这么动人,啊!!!原文继续细品。
评分乍读之下,有点琐碎,有点“无趣”的小文。一个文弱书生絮絮叨叨的讲着自己的日记。 但是文章的美,就在这种细碎的小事,小情中尽显无疑。耐心品一品这短小的文字,体会一下那并不轻的浓浓情感。 有人说沈复渣,不敢苟同。不过是一个活的太过明白的女子与一个有点窝囊的丈夫罢了。纵有万般不合人意,他们的那种情,外人实在没什么资格在百年后指手画脚。 这个版本很推荐,有译文,有图,有考证,装帧的也很美!
评分没想到仅读译文都这么动人,啊!!!原文继续细品。
评分净几明窗,一生息顷。
评分195-好喜欢《芸娘读诗》这一篇啊。她嫁了一个让她生时吃了不少苦头还早夭,死后却“流芳百世”的人,可怜又庆幸。人这一生,能找到一个一起安心喝粥,快乐读书的人,如此之难。若有一个,在临死之时,握着你的手叠言来世的人、那必然不枉此生。也许是道路如此艰辛,好结局又如此渺茫,才有这么多人不敢上路的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