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释例

校勘学释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陈垣
出品人:
页数:1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2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19107
丛书系列: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
图书标签:
  • 文献学
  • 校勘学
  • 陈垣
  • 學術
  • 非虚电子版E
  • #IBOM
  • ##FK
  • #
  • 校勘学
  • 图书
  • 校勘
  • 古籍
  • 版本
  • 文本
  • 考据
  • 学术
  • 文献
  • 校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校勘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率太高,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就是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本书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如行款误例、通常字句误例、校例等,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是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陈垣(1880.11.12¬——1971.6.21),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著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后汇为《陈垣全集》。

目录信息

目录:
《元典章校补释例》序………………………………………………1
序 ………………………………………………………………………1
卷一 行款误例………………………………………………………1
第一 有目无书有书无目例 ……………………………………… 1
第二 条目讹为子目例 …………………………………………… 3
第三 非目录误为目录例 ………………………………………… 4
第四 误连上文例 ………………………………………………… 5
第五 错简例 ……………………………………………………… 7
第六 阙文例 ……………………………………………………… 9
第七 字体残阙径行删去例 ………………………………………10
第八 空字误连及不应空字例 ……………………………………12
第九 正文讹为小注小注讹为正文例 ……………………………14
第十 抬头遗迹改革未尽例 ………………………………………16
第十一 表格误例 …………………………………………………17
卷二 通常字句误例…………………………………………………19
第十二 形近而误例 ………………………………………………19
第十三 声近而误例 ………………………………………………23
第十四 因同字而脱字例 …………………………………………25
第十五 因重写而衍字例 …………………………………………27
第十六 因误字而衍字例 …………………………………………30
第十七 重文误为二字例 …………………………………………33
第十八 一字误为二字例 …………………………………………35
第十九 妄改三例 …………………………………………………36
第二十 妄添三例 …………………………………………………42
第二十一 妄删三例 ………………………………………………47
第二十二 妄乙三例 ………………………………………………51
卷三 元代用字误例……………………………………………… 55
第二十三 不谙元时简笔字而误例 ………………………………55
第二十四 以为简笔回改而误例 …………………………………64
第二十五 不谙元时译音用字而误例 ……………………………69
第二十六 用后起字易元代字例 …………………………………72
第二十七 元代用字与今不同例 …………………………………75
卷四 元代用语误例…………………………………………………81
第二十八 不谙元时语法而误例 …………………………………81
第二十九 不谙元时用语而误例 …………………………………84
第三十 因元时用语而误例 ………………………………………96
第三十一 因校者常语而误例 ……………………………………99
第三十二 用后代语改元代语例 ……………………………… 103
第三十三 元代用语与今倒置例 ……………………………… 105
卷五 元代名物误例………………………………………………109
第三十四 不谙元时年代而误例 ……………………………… 109
第三十五 不谙元朝帝号庙号而误例 ………………………… 112
第三十六 不谙元时部族而误例 ……………………………… 113
第三十七 不谙元代地名而误例 ……………………………… 115
第三十八 不谙元代人名而误例 ……………………………… 118
第三十九 不谙元代官名而误例 ……………………………… 121
第四十 不谙元代物名而误例 ………………………………… 125
第四十一 不谙元代专名而误例 ……………………………… 128
第四十二 不谙元时体制而误例 ……………………………… 131
卷六 校 例 ………………………………………………………135
第四十三 校法四例 …………………………………………… 135
第四十四 元本误字经沈刻改正者不校例 …………………… 141
第四十五 元本借用字不校例 ………………………………… 145
第四十六 元本通用字不校例 ………………………………… 148
第四十七 通用字元本不用例 ………………………………… 153
第四十八 从错简知沈刻所本不同例 ………………………… 156
第四十九 从年月日之增入疑沈刻别有所本例 ……………… 158
第五十 一字之误关系全书例 ………………………………… 162
重印后记 ……………………………………………………………163
附 录:
《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简体横排标点本说明 …………16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胡适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序》(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卷一时,改题为《校勘学方法论》,下简称《释例序》)是中国近代校勘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的后身,下简称《释例》)更是近代重要的校勘学论著。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  

评分

胡适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序》(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卷一时,改题为《校勘学方法论》,下简称《释例序》)是中国近代校勘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的后身,下简称《释例》)更是近代重要的校勘学论著。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  

评分

是書舊題《元典章校補釋例》,多據元本校正沈本,非惟臚列異文,抑且細設誤例,析其致誤之因,較曲園《古書疑義舉例》益重版本,故臆決者少,且援菴老於有元名物、制度特為精熟,故能斷其是非,此其難能可貴者也,至於校法四例,沾溉後學,更無論矣,此胡適之序述之已詳,其持...

评分

胡适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序》(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卷一时,改题为《校勘学方法论》,下简称《释例序》)是中国近代校勘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陈垣《校勘学释例》(即《元典章校补释例》的后身,下简称《释例》)更是近代重要的校勘学论著。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  

评分

是書舊題《元典章校補釋例》,多據元本校正沈本,非惟臚列異文,抑且細設誤例,析其致誤之因,較曲園《古書疑義舉例》益重版本,故臆決者少,且援菴老於有元名物、制度特為精熟,故能斷其是非,此其難能可貴者也,至於校法四例,沾溉後學,更無論矣,此胡適之序述之已詳,其持...

用户评价

评分

就不该用简体字。

评分

校勘学入门很容易,但若要做到精当却必须对一代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一通贯了解,而绝非对照不同版本校改异文。异文有必校,有不必校之分。甚矣,校书不易也,愿校勘之学在中国能早日成为治学之人的一种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成为一二杰出的人的专门事业。

评分

书局别难为自己了···就出成繁体竖排本吧···

评分

和《史讳举例》风格相似的小书,同样是言简意赅,以“例”服人。不过其实只针对《元典章》这一部书,因此书名有一些不太符合。关于元代用语本身的常识,以及一系列因不谙元代用语致误的例子最有启发。如果能有善本进行对校,自然极好,即使只做一些机械性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小的成绩。对于沉溺于理校法的古人来说,他们的方法似乎缺少一些科学性,因而容易将整个校勘学引入歧途,很多时候“事倍功半”,胡适之议论确有其道理。但博闻强识本就是旧式学者的一大理想,甚至是炫耀的资本。能够融会贯通并作出精深的推理,多有发挥的恐怕也只有钱、段、王等寥寥数人而已,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你也不能够指望总能得到好的底本。在科学性早已成为主导的今天,我反而觉得后者才更令人心驰神往。

评分

流泪了,太厉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