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等恩

父母等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蕭琪
出品人:
頁數:2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4-7
價格:TWD 32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3264088
叢書系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明清
  • 人倫
  • 喪服
  • 海外中國研究
  • 明清史
  • 墓葬
  • 曆史
  • 父母
  • 感恩
  • 教育
  • 成長
  • 傢庭
  • 情感
  • 勵誌
  • 陪伴
  • 責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洪武七年(1374)孫貴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傳統母服製度的內容。考量到現實生活中的母子情感連結,明太祖堅持「父母等恩」觀念,一反過往子為母親服喪等級低於為父親服喪等級的禮製,下令今後子為母、子為父,皆服喪服禮製中的最高階序──斬衰三年。為此,明太祖禦製《孝慈錄》一書,作為明代喪服製度的定本,並為清代沿襲。

《孝慈錄》「父母同斬」的喪服禮製,不但衝擊瞭傳統父係宗法製度與倫理秩序,也遠遠悖離士人長期研讀的儒傢經典內容。在《孝慈錄》的製定、推行與實踐過程中,父與母、禮與情、嫡與庶等因素始終不斷的交相關涉拉扯,嚮我們訴說著中國喪服禮製史上最複雜深刻的孝道故事。

著者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係學士、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係博士班研究生。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文化與性別。著有書評:〈評介邱澎生、陳熙遠主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一文。

圖書目錄

序/林麗月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迴顧
三、研究取徑與章節安排
第一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製度的變遷
第一節 喪服製度與人倫關係
第二節 《儀禮‧喪服》中的母服製度
第三節 唐代《開元禮》中母服的改製
第二章 孝順父母:明代《孝慈錄》的製訂及其孝道觀念
第一節 明太祖對孝道的提倡
第二節 《孝慈錄》的頒行
第三節 《孝慈錄》中的孝道倫理
第三章 禮情之間:子為母服的議論與實踐
第一節 士人對《孝慈錄》的評價
第二節 私修禮書中的母服製度
第三節 「父母同斬」的摺衷與實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為生母服的落實
第一節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節 周之夔(1586-?)的母服經驗
第三節  「厭於嫡母」說對庶子為生母服的衝擊
結論
徵引書目
附錄 歷代母服相關規定一覽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 作者萧琪目前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候选人,《父母等恩》是改写于其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作者的硕士班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林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萧琪博士班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

評分

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 作者萧琪目前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候选人,《父母等恩》是改写于其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作者的硕士班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林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萧琪博士班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

評分

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 作者萧琪目前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候选人,《父母等恩》是改写于其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作者的硕士班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林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萧琪博士班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

評分

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 作者萧琪目前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候选人,《父母等恩》是改写于其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作者的硕士班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林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萧琪博士班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

評分

明清母服体制的改易 作者萧琪目前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候选人,《父母等恩》是改写于其台湾师大历史所的硕士论文。作者的硕士班指导老师是林丽月教授,林教授专攻明史,同时也对明清社会、文化、性别史颇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萧琪博士班的指导老师衣若兰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

用戶評價

评分

沒想到《孝慈錄》中提升庶母服製的規定,還有根除元代子承父妾的意涵。明末清初的士人如陳確、顧炎武等對“父母同斬”持批判態度,而且應該也提齣瞭自身關於居喪節儀的看法。這些觀點是如何被實踐的?或在之後是否也被吸收進禮儀體係、在民間的流布情況又怎樣?這似乎又是另一個問題啦。

评分

沒想到《孝慈錄》中提升庶母服製的規定,還有根除元代子承父妾的意涵。明末清初的士人如陳確、顧炎武等對“父母同斬”持批判態度,而且應該也提齣瞭自身關於居喪節儀的看法。這些觀點是如何被實踐的?或在之後是否也被吸收進禮儀體係、在民間的流布情況又怎樣?這似乎又是另一個問題啦。

评分

作為碩論真是不同凡響。該書檢視明代《孝慈錄》的產生過程及其接受史,進而展現明代及明清之際母服製度的總體麵貌。該書史料詳盡,考證詳實,將喪禮的沿革納入明清社會思想文化變遷的脈絡中,不僅揭示這一時期禮製、孝道、性別觀念和實踐的「交涉關係」,更重要的是通過「母服」這一案例展現瞭中國古代知識生成和變遷的整體脈絡。唯一遺憾的是,作者雖聲明該書的論述從「性別史」的角度切入,也言及對於母子關係的體驗會影響男性製定禮製,然而若從性別史的角度考量,該書所論述的主題仍然有可以深入探討的空間。比如,《孝慈錄》的製定和推行背後反映的是何種性別觀念的變遷軌跡?女性在母服製度的變革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新的母服製度是否有生發齣不同的男女互動關係?最後提到的「厭於嫡母」觀念流行之背後又反映齣怎樣的嫡/庶母之間的關係呢?等等

评分

作為碩論真是不同凡響。該書檢視明代《孝慈錄》的產生過程及其接受史,進而展現明代及明清之際母服製度的總體麵貌。該書史料詳盡,考證詳實,將喪禮的沿革納入明清社會思想文化變遷的脈絡中,不僅揭示這一時期禮製、孝道、性別觀念和實踐的「交涉關係」,更重要的是通過「母服」這一案例展現瞭中國古代知識生成和變遷的整體脈絡。唯一遺憾的是,作者雖聲明該書的論述從「性別史」的角度切入,也言及對於母子關係的體驗會影響男性製定禮製,然而若從性別史的角度考量,該書所論述的主題仍然有可以深入探討的空間。比如,《孝慈錄》的製定和推行背後反映的是何種性別觀念的變遷軌跡?女性在母服製度的變革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新的母服製度是否有生發齣不同的男女互動關係?最後提到的「厭於嫡母」觀念流行之背後又反映齣怎樣的嫡/庶母之間的關係呢?等等

评分

作為碩論真是不同凡響。該書檢視明代《孝慈錄》的產生過程及其接受史,進而展現明代及明清之際母服製度的總體麵貌。該書史料詳盡,考證詳實,將喪禮的沿革納入明清社會思想文化變遷的脈絡中,不僅揭示這一時期禮製、孝道、性別觀念和實踐的「交涉關係」,更重要的是通過「母服」這一案例展現瞭中國古代知識生成和變遷的整體脈絡。唯一遺憾的是,作者雖聲明該書的論述從「性別史」的角度切入,也言及對於母子關係的體驗會影響男性製定禮製,然而若從性別史的角度考量,該書所論述的主題仍然有可以深入探討的空間。比如,《孝慈錄》的製定和推行背後反映的是何種性別觀念的變遷軌跡?女性在母服製度的變革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新的母服製度是否有生發齣不同的男女互動關係?最後提到的「厭於嫡母」觀念流行之背後又反映齣怎樣的嫡/庶母之間的關係呢?等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