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

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丁四新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2
價格:5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0238265
叢書系列:齣土文獻與早期中國思想新知論叢
圖書標籤:
  • 易學
  • 周易
  • 經學
  • 考古
  • 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
  • 丁四新
  • 曆史
  • 周易
  • 易學
  • 中國哲學
  • 曆史
  • 文化
  • 古籍
  • 思想
  • 命理
  • 蔔筮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作者長期研究齣土易學的成果集結。前兩章,分彆討論瞭數字卦問題,梳理瞭《說卦》三篇後得和汲塚竹書《易》等問題,解決瞭“《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是什麼”的重大疑難問題。中間五章,研究瞭馬王堆帛書《易傳》的文本和思想;從解《易》原則、陰陽說、乾坤說及今本、帛書之思想比較四個方麵,全麵概括和論述瞭帛書《易傳》哲學思想的基本要點及其學術價值;還論證瞭《繆和》《昭力》二篇的“子曰”和“孔子曰”的觀點。最後兩章,梳理和分析瞭《老子》《周易》這兩種經典的文本演變特徵及文本思想之相互作用的關係,並從齣土易學材料的角度論述瞭《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問題。

著者簡介

丁四新,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院二級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兩漢哲學、簡帛思想、儒傢哲學與經學。齣版《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先秦哲學探索》等專著5部。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第一章從齣土材料論《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
第一節張政烺的相關研究與本章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從齣土材料看《周易》卦爻畫的性質
第三節從齣土材料看《周易》卦爻畫的來源
第四節西仁村陶拍易卦與西周《周易》卦爻畫的構成及來源
第五節結論
第二章《說卦》三篇後得問題與汲塚竹書《易》述論
第一節《說卦》三篇後得問題
第二節汲塚竹書《易》述論
第二編
第三章馬王堆帛書《易傳》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從帛書《易傳》看孔子解《易》的原則
第三節《易》之義萃陰與陽
第四節乾坤說與龍德說
第五節餘論
第四章論馬王堆帛書《要》篇“觀其德義”的易學內涵
第一節從“史巫之筮”到“君子之《易》”的轉變
第二節觀其象辭與由德生義
第三節成德施教:以“名之君子”和“謙以處盈”為中心
第五章帛書《繆和》《昭力》“子曰”辨
第一節從師徒問答的方式論《繆和》的“子曰”為“孔子曰”
第二節從文獻和思想論《繆和》《昭力》的“子曰”為“孔子曰”
第三節餘證與小結
第六章論帛書《繆和》《昭力》的內在分彆及其成書過程
第一節提齣問題:追問《繆和》《昭力》的分閤關係
第二節《繆和》篇文本的內在分彆
第三節《昭力》文本分析及其與《繆和》的關係
第四節餘論:由《繆和》《昭力》看孔子與《周易》的關係
第七章馬王堆帛書 《二三子》疑難字句釋讀
第一節“鳥正蟲”與“化蟲”
第二節“時至矣而不齣”與“猒在廷”
第三節“民相以壽”
第四節“精白敬宮”與“敬宮任事”

第三編
第八章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變及其與“思想”之相互作用
第一節早期《老子》文本的演變及其思想變動
第二節早期《周易》文本的變動與經義的改變
第三節申論兩種性質的古典文本與對20世紀相關學術觀念的反思
第九章齣土早期易學材料與《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
第一節齣土早期易學材料與《周易》經學的解釋觀念
第二節經、傳解釋係統的分立與當代《周易》解釋的睏境
第三節訓詁與《周易》本經的重釋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評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評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評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評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用戶評價

评分

書中對數字卦的研究,可謂集大成,可以說終結瞭數字卦這個課題。

评分

本書為丁四新在中國哲學層麵,研究馬王堆帛書《易傳》研究的最新論文集力作。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編論述傳世齣土文獻如數字卦、汲塚書與周易溯源之間的關係,中編分述馬王堆帛書《易傳》各篇的重點字詞、篇章性質以及總體哲學思想,下編探討齣土易學材料與同時期其他齣土材料,以及周易研究之關係。

评分

丁先生此書與李學勤先生《周易經傳溯源》有些異麯同工之妙。

评分

第三章

评分

第三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