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溯源与早期易学考论

周易溯源与早期易学考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丁四新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2
价格:5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0238265
丛书系列: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图书标签:
  • 易学
  • 周易
  • 经学
  • 考古
  • 周易溯源与早期易学考论
  • 丁四新
  • 历史
  • 周易
  • 易学
  • 中国哲学
  • 历史
  • 文化
  • 古籍
  • 思想
  • 命理
  • 卜筮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出土易学的成果集结。前两章,分别讨论了数字卦问题,梳理了《说卦》三篇后得和汲冢竹书《易》等问题,解决了“《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是什么”的重大疑难问题。中间五章,研究了马王堆帛书《易传》的文本和思想;从解《易》原则、阴阳说、乾坤说及今本、帛书之思想比较四个方面,全面概括和论述了帛书《易传》哲学思想的基本要点及其学术价值;还论证了《缪和》《昭力》二篇的“子曰”和“孔子曰”的观点。最后两章,梳理和分析了《老子》《周易》这两种经典的文本演变特征及文本思想之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从出土易学材料的角度论述了《周易》经学的哲学解释问题。

作者简介

丁四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二级教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哲学、简帛思想、儒家哲学与经学。出版《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楚竹书与汉帛书〈周易〉校注》《先秦哲学探索》等专著5部。

目录信息

第一编
第一章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
第一节张政烺的相关研究与本章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从出土材料看《周易》卦爻画的性质
第三节从出土材料看《周易》卦爻画的来源
第四节西仁村陶拍易卦与西周《周易》卦爻画的构成及来源
第五节结论
第二章《说卦》三篇后得问题与汲冢竹书《易》述论
第一节《说卦》三篇后得问题
第二节汲冢竹书《易》述论
第二编
第三章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从帛书《易传》看孔子解《易》的原则
第三节《易》之义萃阴与阳
第四节乾坤说与龙德说
第五节余论
第四章论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的易学内涵
第一节从“史巫之筮”到“君子之《易》”的转变
第二节观其象辞与由德生义
第三节成德施教:以“名之君子”和“谦以处盈”为中心
第五章帛书《缪和》《昭力》“子曰”辨
第一节从师徒问答的方式论《缪和》的“子曰”为“孔子曰”
第二节从文献和思想论《缪和》《昭力》的“子曰”为“孔子曰”
第三节余证与小结
第六章论帛书《缪和》《昭力》的内在分别及其成书过程
第一节提出问题:追问《缪和》《昭力》的分合关系
第二节《缪和》篇文本的内在分别
第三节《昭力》文本分析及其与《缪和》的关系
第四节余论:由《缪和》《昭力》看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第七章马王堆帛书 《二三子》疑难字句释读
第一节“鸟正虫”与“化虫”
第二节“时至矣而不出”与“猒在廷”
第三节“民相以寿”
第四节“精白敬宫”与“敬宫任事”

第三编
第八章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变及其与“思想”之相互作用
第一节早期《老子》文本的演变及其思想变动
第二节早期《周易》文本的变动与经义的改变
第三节申论两种性质的古典文本与对20世纪相关学术观念的反思
第九章出土早期易学材料与《周易》经学的哲学解释
第一节出土早期易学材料与《周易》经学的解释观念
第二节经、传解释系统的分立与当代《周易》解释的困境
第三节训诂与《周易》本经的重释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评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评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评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评分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的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三章

评分

第三章

评分

本书为丁四新在中国哲学层面,研究马王堆帛书《易传》研究的最新论文集力作。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论述传世出土文献如数字卦、汲冢书与周易溯源之间的关系,中编分述马王堆帛书《易传》各篇的重点字词、篇章性质以及总体哲学思想,下编探讨出土易学材料与同时期其他出土材料,以及周易研究之关系。

评分

本书为丁四新在中国哲学层面,研究马王堆帛书《易传》研究的最新论文集力作。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论述传世出土文献如数字卦、汲冢书与周易溯源之间的关系,中编分述马王堆帛书《易传》各篇的重点字词、篇章性质以及总体哲学思想,下编探讨出土易学材料与同时期其他出土材料,以及周易研究之关系。

评分

第三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