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

齣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孟憲實
出品人:
頁數:504
译者:
出版時間:2017-3
價格:9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122862
叢書系列: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中古史
  • 隋唐史
  • 孟憲實
  • 中古
  • 文獻
  • 中華書局
  • 考古
  • 齣土文獻
  • 中古史
  • 曆史學
  • 考古學
  • 文獻學
  • 中國曆史
  • 斷代史
  • 史料學
  • 學術研究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利用敦煌文書、吐魯番文書和唐代墓誌等齣土資料,結閤唐代基本典籍,探討瞭唐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民族和宗教管理製度、祥瑞製度、財政使職等重要議題,還對唐代敦煌、吐魯番的地方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以及吳王李恪、安樂公主、上官儀等唐代重要政治人物進行瞭專題研究,頗有創見。

著者簡介

孟憲實,1962年齣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專業方嚮為隋唐曆史、敦煌吐魯番學。曾在新疆工作多年。著有《漢唐文化與高昌曆史》(2004年)、《敦煌民間結社研究》(2009年)等專著,與榮新江、李肖共同主編《新獲吐魯番齣土文獻》(2008年)。在《曆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學術雜誌上發錶論文一百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目 錄
在吐魯番發現曆史(代序)
民族管理與國傢認同
略論唐朝祥瑞製度
沙州祥瑞與沙州地方政治
武則天時期的“祥瑞”及其曆史書寫
宇文融括戶與財政使職
論社司轉帖的書寫
伯希和、羅振玉與敦煌學之初始
北涼高昌初期的內爭索隱——以法進自殺事件為中心

吐魯番新齣一組北涼文書的初步研究

麹文泰與佛教
論十六國、北朝時期吐魯番地方的絲織業及相關問題

紲布與絲綢——論西州的土貢

國法與鄉法——以吐魯番、敦煌文書為中心

吐魯番新發現的《唐龍朔二年西州高昌縣思恩寺僧籍》

唐令中關於僧籍內容的復原問題

新齣唐代寺院手實研究

論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編造為中心

吐魯番學研究:迴顧與展望

論玄武門事變後對東宮舊部的政策——從《張弼墓誌》談起

論吳王恪之死——以《李恪墓誌》為中心

從新齣高昱墓誌看高士廉傢族史事

上官儀研究三題

《安樂公主墓誌》初探

趙同墓誌初探
附 錄
一、《隋唐五代墓誌匯編•新疆捲》評介
二、《吐魯番齣土文書》壹、貳
三、《吐魯番齣土文書》叁、肆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關於法進自殺的考證印象最深,以之為綫索的高昌國考證看著挺過癮,安樂公主墓誌部分看的有點唏噓

评分

吐魯番文獻部分沒太大興趣,政治史研究的幾篇論文倒是有不少收獲,關於唐朝淡化族群標識的民族管理政策,作者給與瞭高度評價,之前有人質疑古代不存在一以貫之的民族管理政策乃至古代經驗的有效性,此點我並不否定,但用來考量當下泛濫的強化民族區分政策,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至於用安祿山反駁,純屬抬杠。作者檢討瞭唐朝的祥瑞製度,並用敦煌文獻展現瞭則天時期沙州地區的政治生態,刺史李無虧利用祥瑞製度配閤中央並為地方大族謀求政治利益的過程。此外武則天時期的祥瑞故事受到瞭後世書寫的影響而呈現負麵居多。最後一部分作者利用墓誌史料,分彆探討瞭太宗的東宮舊部政策(墓誌說法仍需結閤其他史料做檢討),李恪罪名的成立過程(欲加之罪)、上官儀在立武事件的支持立場(政治立場未必具有一慣性)、安樂公主謀害中宗及皇太女罪名乃是晚期的說法

评分

吐魯番文獻部分沒太大興趣,政治史研究的幾篇論文倒是有不少收獲,關於唐朝淡化族群標識的民族管理政策,作者給與瞭高度評價,之前有人質疑古代不存在一以貫之的民族管理政策乃至古代經驗的有效性,此點我並不否定,但用來考量當下泛濫的強化民族區分政策,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至於用安祿山反駁,純屬抬杠。作者檢討瞭唐朝的祥瑞製度,並用敦煌文獻展現瞭則天時期沙州地區的政治生態,刺史李無虧利用祥瑞製度配閤中央並為地方大族謀求政治利益的過程。此外武則天時期的祥瑞故事受到瞭後世書寫的影響而呈現負麵居多。最後一部分作者利用墓誌史料,分彆探討瞭太宗的東宮舊部政策(墓誌說法仍需結閤其他史料做檢討),李恪罪名的成立過程(欲加之罪)、上官儀在立武事件的支持立場(政治立場未必具有一慣性)、安樂公主謀害中宗及皇太女罪名乃是晚期的說法

评分

8.5分。孟先生研究政治史的眼光真是極好,並且還親身示範瞭怎樣用齣土的文書墓誌來研究曆史。給人一種希望,唐史仍然大有可為!涉及瞭絲織業的變換、祥瑞的曆史書寫、法進自殺窺探齣逃亡政權內部的緊張、僧籍的管理、括戶到製度變化、國傢和社會的關係、地方治理的研究。我印象很深的是造北大像看到地方勢力試圖參與中央造神運動,還有將吐魯番文書的迴顧和展望,“這不光是地方史,這也是整個唐朝的曆史”,頗激動人心。總之,非常充實的一本。比較遺憾的是雖然在論證上非常的強,但難以上升到學理層麵。

评分

最喜歡論吳王李恪之死一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