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

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孟宪实
出品人:
页数:5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9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22862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古史
  • 隋唐史
  • 孟憲實
  • 中古
  • 文献
  • 中华书局
  • 考古
  • 出土文献
  • 中古史
  • 历史学
  • 考古学
  • 文献学
  • 中国历史
  • 断代史
  • 史料学
  • 学术研究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利用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和唐代墓志等出土资料,结合唐代基本典籍,探讨了唐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民族和宗教管理制度、祥瑞制度、财政使职等重要议题,还对唐代敦煌、吐鲁番的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以及吴王李恪、安乐公主、上官仪等唐代重要政治人物进行了专题研究,颇有创见。

作者简介

孟宪实,1962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业方向为隋唐历史、敦煌吐鲁番学。曾在新疆工作多年。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2004年)、《敦煌民间结社研究》(2009年)等专著,与荣新江、李肖共同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2008年)。在《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目录信息

目 录
在吐鲁番发现历史(代序)
民族管理与国家认同
略论唐朝祥瑞制度
沙州祥瑞与沙州地方政治
武则天时期的“祥瑞”及其历史书写
宇文融括户与财政使职
论社司转帖的书写
伯希和、罗振玉与敦煌学之初始
北凉高昌初期的内争索隐——以法进自杀事件为中心

吐鲁番新出一组北凉文书的初步研究

麹文泰与佛教
论十六国、北朝时期吐鲁番地方的丝织业及相关问题

绁布与丝绸——论西州的土贡

国法与乡法——以吐鲁番、敦煌文书为中心

吐鲁番新发现的《唐龙朔二年西州高昌县思恩寺僧籍》

唐令中关于僧籍内容的复原问题

新出唐代寺院手实研究

论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编造为中心

吐鲁番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论玄武门事变后对东宫旧部的政策——从《张弼墓志》谈起

论吴王恪之死——以《李恪墓志》为中心

从新出高昱墓志看高士廉家族史事

上官仪研究三题

《安乐公主墓志》初探

赵同墓志初探
附 录
一、《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新疆卷》评介
二、《吐鲁番出土文书》壹、贰
三、《吐鲁番出土文书》叁、肆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吐鲁番文献部分没太大兴趣,政治史研究的几篇论文倒是有不少收获,关于唐朝淡化族群标识的民族管理政策,作者给与了高度评价,之前有人质疑古代不存在一以贯之的民族管理政策乃至古代经验的有效性,此点我并不否定,但用来考量当下泛滥的强化民族区分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于用安禄山反驳,纯属抬杠。作者检讨了唐朝的祥瑞制度,并用敦煌文献展现了则天时期沙州地区的政治生态,刺史李无亏利用祥瑞制度配合中央并为地方大族谋求政治利益的过程。此外武则天时期的祥瑞故事受到了后世书写的影响而呈现负面居多。最后一部分作者利用墓志史料,分别探讨了太宗的东宫旧部政策(墓志说法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做检讨),李恪罪名的成立过程(欲加之罪)、上官仪在立武事件的支持立场(政治立场未必具有一惯性)、安乐公主谋害中宗及皇太女罪名乃是晚期的说法

评分

吐鲁番文献部分没太大兴趣,政治史研究的几篇论文倒是有不少收获,关于唐朝淡化族群标识的民族管理政策,作者给与了高度评价,之前有人质疑古代不存在一以贯之的民族管理政策乃至古代经验的有效性,此点我并不否定,但用来考量当下泛滥的强化民族区分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于用安禄山反驳,纯属抬杠。作者检讨了唐朝的祥瑞制度,并用敦煌文献展现了则天时期沙州地区的政治生态,刺史李无亏利用祥瑞制度配合中央并为地方大族谋求政治利益的过程。此外武则天时期的祥瑞故事受到了后世书写的影响而呈现负面居多。最后一部分作者利用墓志史料,分别探讨了太宗的东宫旧部政策(墓志说法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做检讨),李恪罪名的成立过程(欲加之罪)、上官仪在立武事件的支持立场(政治立场未必具有一惯性)、安乐公主谋害中宗及皇太女罪名乃是晚期的说法

评分

吐鲁番文献部分没太大兴趣,政治史研究的几篇论文倒是有不少收获,关于唐朝淡化族群标识的民族管理政策,作者给与了高度评价,之前有人质疑古代不存在一以贯之的民族管理政策乃至古代经验的有效性,此点我并不否定,但用来考量当下泛滥的强化民族区分政策,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于用安禄山反驳,纯属抬杠。作者检讨了唐朝的祥瑞制度,并用敦煌文献展现了则天时期沙州地区的政治生态,刺史李无亏利用祥瑞制度配合中央并为地方大族谋求政治利益的过程。此外武则天时期的祥瑞故事受到了后世书写的影响而呈现负面居多。最后一部分作者利用墓志史料,分别探讨了太宗的东宫旧部政策(墓志说法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做检讨),李恪罪名的成立过程(欲加之罪)、上官仪在立武事件的支持立场(政治立场未必具有一惯性)、安乐公主谋害中宗及皇太女罪名乃是晚期的说法

评分

逐篇读毕,受教良多。敦煌文书、唐代墓志等新出史料早已名闻遐迩,感谢本书教我又了解到吐鲁番文书,且感受孟先生所强调的超出吐鲁番本身的吐鲁番学之价值意义。

评分

8.5分。孟先生研究政治史的眼光真是极好,并且还亲身示范了怎样用出土的文书墓志来研究历史。给人一种希望,唐史仍然大有可为!涉及了丝织业的变换、祥瑞的历史书写、法进自杀窥探出逃亡政权内部的紧张、僧籍的管理、括户到制度变化、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地方治理的研究。我印象很深的是造北大像看到地方势力试图参与中央造神运动,还有将吐鲁番文书的回顾和展望,“这不光是地方史,这也是整个唐朝的历史”,颇激动人心。总之,非常充实的一本。比较遗憾的是虽然在论证上非常的强,但难以上升到学理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