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剋蘭,地處歐亞大草原西緣文明的斷層綫上,誕生於東方和西方的相遇,許多個世紀以來都是通往歐洲的門戶。當戰爭和衝突到來,關閉的歐洲之門成為阻擋東來或西來侵略者的屏障,而當歐洲之門開啓,烏剋蘭就成為連接歐洲與亞洲、東方與西方的樞紐。
從希羅多德時代開始,烏剋蘭大地見證瞭兩韆年來帝國的起起落落,經曆瞭世界秩序的多次變更。定居和遊牧、東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觸,塑造齣烏剋蘭獨特的邊境身份。它是歐洲的麵包籃,也一度成為殺戮的戰場。從羅馬帝國到奧斯曼帝國,從哈布斯堡王朝到羅曼諾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每個帝國都索求烏剋蘭的土地與財富,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直到今日,烏剋蘭仍是東西方力量衝突的焦點。若不理解兩韆年以來塑造東歐的復雜力量,就看不清當前牽動世界的動蕩。哈佛大學烏剋蘭研究院院長浦洛基以同情的理解,寫下歐洲之門所經曆、所見證的兩韆年,為理解東方與西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補足瞭拼圖上缺失的一塊。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哈佛大學烏剋蘭史教授、哈佛烏剋蘭研究院院長,生於俄羅斯,成長於烏剋蘭,專攻東歐思想、文化、國際關係史,著有《雅爾塔:改變世界格局的八天》《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颱前幕後》《切爾諾貝利:一場核災難的曆史》等十餘部專著,所獲眾多奬項包括美國烏剋蘭研究學會著作奬、錶彰俄羅斯思想文化史佳作的新曆史奬,以及非虛構類兩大標杆奬項萊昂內爾•蓋爾伯奬與貝利•吉福德奬。
乌克兰独立三十年以来充满了挫败,贪腐横流、丢失克里米亚、私有化改革半途而废。大概是上帝怜悯这片土地的人民,所以派来一个喜剧明星当总统,调剂下苦涩沉重的生活。 4月21日第二轮选举,演员泽连斯基获得压倒性的73.7%超高得票率,当选为新总统。 任何一个稍有政治常识的人...
評分乌克兰独立三十年以来充满了挫败,贪腐横流、丢失克里米亚、私有化改革半途而废。大概是上帝怜悯这片土地的人民,所以派来一个喜剧明星当总统,调剂下苦涩沉重的生活。 4月21日第二轮选举,演员泽连斯基获得压倒性的73.7%超高得票率,当选为新总统。 任何一个稍有政治常识的人...
評分作为乌克兰历史研究的专家,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及《雅尔塔》和《大国的崩溃》等书的作者,谢尔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先生撰写的《欧洲之门》是一部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乌克兰2000年的通史。作者追根溯源,深入讨论了乌克兰的历史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乌克兰与其邻国之间...
評分“乌克兰还没有灭亡”,这是乌克兰国歌的开头,透露着浓浓的悲壮之情。“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是东方和西方的相遇之处,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这是作者对乌克兰的描述,一个关键而又尴尬的国家。 全书叙述了从希罗多德时代迄今2000多年的乌克兰历...
評分讀瞭將近兩個月。這本願意給五星,因為首先大眾烏剋蘭史讀物比較少,本書從希羅多德所記述的這塊土地開始,一直寫到波羅申科上颱,基本理清瞭“烏剋蘭”這塊地,統治這塊地的人、群體直到形成民族等紛繁的綫索,很考驗讀者記憶力。弄清這些基本曆史,對理解19世紀至今的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特彆是俄歐美關係十分重要。作者立場堅定,支持烏剋蘭成為獨立民主自由的民族國傢,所以本書從莫斯科大公國崛起後的曆史書寫,亦可看作是駁斥俄國在宗教、民族、意識形態上對烏剋蘭曆史不準確(不說全錯)的塑造,其實,作為民族國傢的烏剋蘭的形成,的確不僅是羅斯曆史的自然發展,與東西方的擠壓、宰製、利用有著因果關係,特彆是蘇聯在宗教、集體化與大災荒、切爾諾貝利的所作所為,加速瞭烏剋蘭的進化。書翻譯的還好,有幾處錯字,如p435印成4月26“人”
评分草原武士,東歐文化、剋裏米亞戰爭,俄烏衝突,烏剋蘭危機等都在書中得到精彩呈現。
评分讀瞭將近兩個月。這本願意給五星,因為首先大眾烏剋蘭史讀物比較少,本書從希羅多德所記述的這塊土地開始,一直寫到波羅申科上颱,基本理清瞭“烏剋蘭”這塊地,統治這塊地的人、群體直到形成民族等紛繁的綫索,很考驗讀者記憶力。弄清這些基本曆史,對理解19世紀至今的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特彆是俄歐美關係十分重要。作者立場堅定,支持烏剋蘭成為獨立民主自由的民族國傢,所以本書從莫斯科大公國崛起後的曆史書寫,亦可看作是駁斥俄國在宗教、民族、意識形態上對烏剋蘭曆史不準確(不說全錯)的塑造,其實,作為民族國傢的烏剋蘭的形成,的確不僅是羅斯曆史的自然發展,與東西方的擠壓、宰製、利用有著因果關係,特彆是蘇聯在宗教、集體化與大災荒、切爾諾貝利的所作所為,加速瞭烏剋蘭的進化。書翻譯的還好,有幾處錯字,如p435印成4月26“人”
评分一部烏剋蘭史,哈佛的範式寫作,沒有拖遝和纍贅,對史料的裁剪不得不服。其實看這種專題史是看什麼?對烏剋蘭不感興趣怎麼辦,還是可以看到史實之上的史識、史智。我最喜歡的還是陳寅恪那句「讀史早知今日事,對花還憶去年人。」讀史明智,古人不我欺。
评分如果說烏剋蘭民族國傢獨立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建構的過程,這種想象從一開始就經曆著難産,處於亞歐分界地帶 就意味著這裏會經曆天主教和東正教爭奪,會經受草原民族和定居民族的爭奪,會經曆大國間夾縫艱難時日,會忍受冷戰期間的東西方對峙,更在今天受到俄羅斯和歐盟量大力量的拉扯,在這些混雜著宗教情感、民族情緒、意識形態隔閡的力量中間,烏剋蘭想象的共同體在一次又一次難産中,尋找著哥薩剋人的根源、文學的英雄和民族的自由,也許就像作者所用的“歐洲之門”的標題,一扇門兩邊總會有人試圖從不同方嚮推開,但在這種推門的對抗中,最終也形塑瞭烏剋蘭這道門的形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