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世界华文文学”系列的一本。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生涯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亲的羽衣》《只因为年轻啊》《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愁乡石》等。这些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张晓风对乡愁,对人生,对爱情等的思考。她的散文“在安静分析中有激情,在冷眼凝视中有挚爱”。
余光中先生曾称其文字“柔宛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有人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她的散文具备独特的“集纳”型笔路与构架,以及词美句美、充满爱意、节奏感强等特色,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意境优雅,犹如元人笔下一首精致的小令,体现了她对人、对生命、对大自然及对生态环境的关切之情。
张晓风,台湾著名散文家,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36岁时,被台湾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是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教科书。
张晓风的创作有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我喜欢》等。
文字是有温度的,写就了有厚度的人生。 对张晓风的散文,从初窥文学之门到已届不惑之年,酷爱的感觉一直未曾远去。阅读散文,除了关注“形散神不散”的结构要求外,还应关注作者所处的年代、地区以及由此而生的阅历。张晓风年长我很多,读其作品,感受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雕...
评分对作者张晓风的熟知来自课本,那时学到过一篇他的散文,当时老师介绍他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讲到他的文学,讲到他的人生,讲到他的文字如何优美。他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
评分看张晓风的散文,仿佛在读自己。 我会跟她一样,记录某一个下午天上的浮云;我会跟她一样,关注仅有一面之缘的路人;我会跟她一样,写一封长长的书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我会跟她一样,感恩生命与生活的所有恩赐。 看了她的简历,才知道原来其人现年已经是位76岁的老人,原来...
评分对作者张晓风的熟知来自课本,那时学到过一篇他的散文,当时老师介绍他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讲到他的文学,讲到他的人生,讲到他的文字如何优美。他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
评分倘若你没有读过张晓风的书,那么我可能会为你惋惜。毕竟台湾人的书倘若愿意发行到内陆里,必定是一个希望祖国团结统一的人。关于政治上的话题,我是不大喜欢谈的,就好像和八婆一般随意的发表意见。这种意见有时候对,有时候则是个错误。一旦被人逮到了,就不是关进监狱那么简...
睡前读物,每天读几篇,有治愈的感觉。在这里头最喜欢《地毯的那一端》和《我喜欢》,情感绵密,笔调温柔婉转,可以用来当高中生抒情散文范本。但是只写个人趣味与生活又如何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同样的题材和类似的语言重复过多给人以审美疲劳之感,语言的美若无思想的支撑只能是脆弱的气球,一戳就破。
评分在作者笔下,老师化身为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代表,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充满力量的个体。这般沉重的哀思,极富有感染力。
评分有着传统文人的素养,女性的细腻,自然的美丽与情感的朴实。
评分人到老年还不能忘的记忆,大约有点像太湖底下捞起的石头,是洗净泥尘后的硬瘦剔透,上面附着一生岁月所冲积洗刷出的浪痕。
评分真不错,记得我第一次看张晓风是《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