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明史 王崇武 史料 明清史 明 文獻 正史 雜史
发表于2025-02-02
明本紀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本紀》一捲,作者不詳,記硃元璋事跡,起自濠州從軍,止於洪武五年。著名明史研究專傢王崇武先生論證其成書在今本《明太祖實錄》之前,可能是修纂《太祖實錄》之原料,也可能抄自《太祖實錄》初修本,是研究明初史事的重要文獻,史料價值甚高。王崇武先生校勘《明本紀》各主要版本,並將其與今本《太祖實錄》等書逐事比對,再加按語辨其異同,考其本末,精闢見解頗多。
王崇武(1911-1957),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自1937年起就職於中研院史語所,專攻明史。1948年在英國牛津大學治明清時期中西交通史。1953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員,曾參與標點本《資治通鑒》的整理工作。
民國本子重排的,原版真的好貴啊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啓發即是:對於史書,應該始終持懷疑之精神。尤其是官修史書,不免掩惡虛美。
評分王崇武經典之作,也是學年論文産生靈感的源泉
評分王崇武經典之作,也是學年論文産生靈感的源泉
評分一本小書,作者佚名,據考成書當在今本明太祖實錄前,可能為實錄初修本,記事至洪武五年止。本書將本紀與今本實錄並置,讀者可見兩書對同一事之不同筆法,從中發現不少可資“破案”之綫索。本紀與今本實錄相比,文筆顯見粗疏,部分戰役的記述不如實錄詳細,但太祖早期跟從郭子興從軍時期的主角光環較實錄弱瞭太多,無疑更貼近曆史真相,太祖早期不過是郭氏傢將,通過不斷鬥爭方得禦群雄,這也可解釋邵榮謀反之事的異常。太祖早期應對危機,處理人際關係,真是非同常人,應變迅速、明快果決、謀慮深遠,可知其成大業非偶然。
王崇武先生的《明本纪校注》,大概是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系列里最薄的一本,正文一共只有一百二十一页,但它所含有的信息量却不低。在读此书的时候,联想起网络上一些看法,我便产生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是基于书的内容本身,而是由本书所述而引申出...
評分王崇武先生的《明本纪校注》,大概是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系列里最薄的一本,正文一共只有一百二十一页,但它所含有的信息量却不低。在读此书的时候,联想起网络上一些看法,我便产生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是基于书的内容本身,而是由本书所述而引申出...
評分《明本纪》作者已经不可考,但是王崇武先生判断这本残卷为太祖朝实录的原始文本之一。我们知道《明太祖实录》曾经三次修撰,一修于建文之时,二修于永乐之初,三修于永乐九年。按照明代实录“焚草液池,一字不传”(郑晓《今言》)的传统,实录最初的文本应该早已经被焚烧,更...
評分《明本纪》作者已经不可考,但是王崇武先生判断这本残卷为太祖朝实录的原始文本之一。我们知道《明太祖实录》曾经三次修撰,一修于建文之时,二修于永乐之初,三修于永乐九年。按照明代实录“焚草液池,一字不传”(郑晓《今言》)的传统,实录最初的文本应该早已经被焚烧,更...
評分《明本纪》作者已经不可考,但是王崇武先生判断这本残卷为太祖朝实录的原始文本之一。我们知道《明太祖实录》曾经三次修撰,一修于建文之时,二修于永乐之初,三修于永乐九年。按照明代实录“焚草液池,一字不传”(郑晓《今言》)的传统,实录最初的文本应该早已经被焚烧,更...
明本紀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