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鑒(套裝1-12冊)》上與《資治通鑒》相銜接,即起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較完備的宋遼金元編年史。全書史料完備,並仿《資治通鑒》體例,本文下分注考異。編者以徐亁學《資治通鑒後編》為基礎,並從宋、遼、金、元四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建炎以來係年要錄》等一百多種書中取材,凡四易稿,曆二十年而成。全書史料完備,並仿《資治通鑒》體例,本文下分注考異。其中北宋部分較精,元代部分較為簡略。 畢沅(1730-1797年),清江南鎮洋人,字鑲蘅,號鞦忛,官至湖廣總督。他對經學、史學、小學、金石學等,皆有涉獵和研究。他認為“經義當宗漢儒,說文當宗許慎,編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馬光)最長”。他喜歡結交學人,當時著名學者錢大昕、邵晉涵、章學誠、洪亮吉等先後在其幕中。
畢沅(1730-1797年),清江南鎮洋人,字鑲蘅,號鞦忛,官至湖廣總督。他對經學、史學、小學、金石學等,皆有涉獵和研究。他認為“經義當宗漢儒,說文當宗許慎,編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馬光)最長”。他喜歡結交學人,當時著名學者錢大昕、邵晉涵、章學誠、洪亮吉等先後在其幕中。
《续资治通鉴》是一本读来味同嚼蜡的编年体史书,这一点与《资治通鉴》对比而读感觉尤其明显。其缺点已不乏史学家指出,就我个人而言,过年回家带了好些本续资治通鉴本打算好好补补宋史,结果无一册能终卷,总结起来以下缺点尤其明显: 一、辽金元人名全用乾隆译法,读来令...
評分已读到1263年。距我们身边的63年生人700年前。不错。彼时,蒙古已灭金,正欲统一中国。南宋理宗,贾似道正当道。我想揺揺欲坠的大宋南朝已经没多大活头儿了吧。还需看漫漫的“后来”....... 把《续》当成小说读,还是很有意思的。
評分这本书读了三周左右,实在读不下去了,放弃。 文采很一般,比资治通鉴差多了。 叙事也乱糟糟的,跟司马光学,可是好多“自此始”真的没人关心啊。 完全没有享受的感觉。 总是看到太平盛世的时候心里舒服些。 王小波李顺的造反又TM被美化了。 看到宋太宗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評分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太祖赵匡胤想迁都洛阳,诸臣劝阻不听,最后当时为晋王的赵光义也出面劝谏。太祖说:“迁都洛阳还不算完,时间长了还得迁到长安。”并解释说,“之所以西迁,是为了据河山之险而裁去冗兵,以安天下。”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太祖不答,在他离开后...
評分《续资治通鉴》是一本读来味同嚼蜡的编年体史书,这一点与《资治通鉴》对比而读感觉尤其明显。其缺点已不乏史学家指出,就我个人而言,过年回家带了好些本续资治通鉴本打算好好补补宋史,结果无一册能终卷,总结起来以下缺点尤其明显: 一、辽金元人名全用乾隆译法,读来令...
續通鑒無溫公之論,唯有敘事,是畫龍者不點其睛也~
评分與資治通鑒相較,各有所長。事有利弊、人有得失、論有涓細不失理之當然。
评分草草看過一遍(準確說就是大臣奏章撕逼部分基本沒看)……目前感興趣的方嚮還是在宋以前……但是可以感覺到畢沅比司馬光的水平差多瞭
评分復習宋遼金元曆史的好材料,沒有某些人說得那麼不堪。可以從書中明顯看到,清代對於人名的音譯,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體係。
评分2018.7.8-2019.3.14。繼研一讀完《通鑒》研二讀完《明史》之後,終於在研三讀完瞭這一本,初步達成瞭從先秦到明末全程無死角貫通。總體來講,宋朝部分可讀性高於元朝,遼金元三朝史實,由於人名翻譯問題,導緻閱讀體驗較差,細節錯誤略多,但由於沿用清代譯名,反而能讓讀者注意到一些少數民族政治世傢的延續性,也算是提供瞭另一種視角吧。但總體來說,不論是史纔,史學還是史識,畢沅比窮盡一生和幾代人精力編就的前兩部書的作者班子,還是差得遠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