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礼律综论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高明士
出品人:
页数:61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7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292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学
  • 礼制
  • 法史
  • 高明士
  • 魏晋南北朝
  • 法律
  • 历史
  • 中古
  • 中国中古礼律
  • 礼制
  • 法律思想
  • 政治思想
  • 社会史
  • 文化史
  • 中国古代史
  • 制度史
  • 学术史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千多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不一,但在世界古文明中唯有中国独自延续至今,最主要的因素,当是传统文化能够长期保持优势。这个优势文化的基本要素,即本稿所指出的礼、律。从这个观点而言,近代以来的危机,最严重的应该是丧失文化优势,此事才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脉。基于此故,对传统文化要从事学术研究时,如何还原其历史真面貌,成为研究者的首要课题。本书作者首由教育史入手,接着推展法制史研究,就是由于此故。但追根究柢,必须寻找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所在,作者着重礼、律,而且重视其形成时期,也就是隋唐时期,其因在此。本稿是体现了二十多年来高明士先生潜心研究的成果,乃其集大成之作:上溯先秦,下至隋唐,详细阐述了礼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突破,例如对唐律和开元礼举重若轻的把握;此外,本书更是结合中古史学界和法史学界对天圣令的研究,独辟蹊径的勾连唐宋变革的时代大问题,做出了创新性的解释,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期的理解。

作者简介

高明士,1940年生于台湾中清水。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任,台湾大学教育学程中心主任,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国汉城大学国史学科研究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著作:《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6)、《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律令法与天下法》(2012)等书,以及论文多篇。主编:《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1999)、《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二册(2003)、《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为中心》(2003)、《东亚传统教育与法制研究》全二册(2005)、《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研究》全二册(2005)、《中国法制史丛书》全十册(2005-2012)、《唐律与国家秩序》(2013)、《中华法系与儒家思想》(2014)等多种。

目录信息

导论:中国中古的礼律——儒学的实践
上篇 中古礼律的法制化
第一章 中古时期的制礼
前言
第一节 先秦礼说三义
第二节 中古时期的制礼
结语
附表1—1:汉至唐国家礼典编纂简表
第二章 法文化的定型:礼主刑辅原则的确立
前言
第一节 法文化的定型——从礼刑合一到礼主刑辅
第二节 法文化定型的特质
一、以律典正秩序而大备于唐律
二、则天应时立法设刑
三、法典的伦理化
四、民族和谐的法理化
结语
第三章 东亚传统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
前言
第一节 礼的身份差序
第二节 “(唐律)出入得古今之平”
第三节 从法文化释“平”
第四节 “平”在东亚传统政法的运用
结语
第四章 中古皇家宗庙的祭祀礼仪——礼律的考察
前言
第一节 从礼制上探讨宗庙祭祀的意义
一、庙数问题
二、祭礼问题
附表4—1:开元六年至廿七年(7侣一739)稀袷表
附表4—2:开元廿七年(739)以后的稀袷相代表
三、宗庙祭祀的意义
附表4—3:《开元礼》有关“馈食”皇帝跪读祝文仪节
第二节 从法制上探讨宗庙祭祀的意义
结语
附表4—4:宗庙祭祀统计表(220—580)
附表4—5:宗庙祭祀统计表(581—960)
第五章 唐代礼律规范下的妇女地位——以武则天时期为例
……
第六章 义合与义绝——兼论唐朝律令的非血缘法制秩序
中篇 隋唐礼制的探讨
第七章 隋文帝时代的制礼作乐
第八章 隋炀帝时代的制礼作乐
第九章 从唐武德到贞观礼的成立
第十章 唐代敦煌官方的祭祀礼仪
下篇 隋唐法制的探讨
第十一章 唐律研究及其问题
第十二章 唐律中的家与家长责任
第十三章 关于《贞观律》中的捕亡、断狱两律问题
第十四章 唐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若干问题
第十五章 “天圣令学”与唐宋变革
第十六章 关于唐代《法例》书
结论
附录一 台湾近五十年来(1961-2008)大学文学院“法史学”研究趋势——以硕博论文为分析对象
附录二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原刊论文目录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论礼的部分大概可以看出甘氏所出

评分

论礼的部分大概可以看出甘氏所出

评分

近年大陆历史学界对礼法问题逐渐提高关注度,而日本学者与台湾学者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基础。礼作为一种象征体系,承担着大量的隐喻、符号、权力,在政治秩序的构建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不过近年的研究大都用力于资料整理,尚未有人从较新的角度提出独到见解,可见此领域的研究任重道远。

评分

近年大陆历史学界对礼法问题逐渐提高关注度,而日本学者与台湾学者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基础。礼作为一种象征体系,承担着大量的隐喻、符号、权力,在政治秩序的构建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不过近年的研究大都用力于资料整理,尚未有人从较新的角度提出独到见解,可见此领域的研究任重道远。

评分

近年大陆历史学界对礼法问题逐渐提高关注度,而日本学者与台湾学者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基础。礼作为一种象征体系,承担着大量的隐喻、符号、权力,在政治秩序的构建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不过近年的研究大都用力于资料整理,尚未有人从较新的角度提出独到见解,可见此领域的研究任重道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